治国良策?
闻言,群臣纷纷一怔,猜测着老朱的用意。
陛下这是怎么了,难道又想找借口杀人了?
想到这里,众人不由得将目光落在了胡惟庸的身上,
人群之中的胡惟庸顿时目光一沉,心中隐约有些忐忑。
环视众人,朱元璋轻咳两声,朗声问道:“诸位认为,这天下是谁的天下,这国土,又是谁的国土!”
话音落下,李善长便上前一步,拱手躬身,“启禀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自然是您的天下!”
“不!你们错了!”朱元璋摇头朗声。
什么,错了?
李善长微微一愣,难道自己这马屁拍错了,拍到马屁股上了?
天地良心,他真的只是想为前几天的弹劾而委婉的向陛下示好啊!
怎么就说错了?
李善长反复琢磨着自己刚刚说出口的这句话,怎么也想不出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
“朕问你们,咱当年为何要打这天下?咱如今又是为了什么!”朱元璋再次问道。
“陛下承天命之志,创立大明,自然是为了这天下的黎民百姓,芸芸众生。”李善长道。
“对,太公在六韬之中曾言: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文渊阁大学士谢茹附和道。
闻言,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再度从众人身上一扫而过,蓦然朗声,“对,这这天下并非朕一人之天下,更远非世家皇族之天下!”
“朕再问你们,百姓为何物?”
“荀子曾在王制篇有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故而,百姓为水,君王为舟!”谢茹继续道。
朱元璋满意点头,“没错,但朕却认为,自古得天下者,似与民同舟渡河,君主负责掌舵,同黎民共渡江河,一荣俱荣一损则损。同理,君主的决策,同天下人之间,更是息息相关,若是决策有利于民,则天下人坦诚相待,同舟共济,若有损一方,则这艘舟船便无法继续前行!”
“君主和百姓之间,本是供养补给关系,因此,哪怕君主未能从百姓身上获利,实则却因为没有取之于民,百姓权益便没有受到损害,因此,君主自然会得到百姓的拥护爱戴。
”
“未曾取之于民,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如此,我大明江山,才能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话音落下,刘三吾便上前一步,拱手抱拳,“陛下所言甚是,老子曾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言之有理,这天下并非是朕一人的天下,也并非是皇室宗亲,世家宗族的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
“但,古语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妄自托大,且问诸位,若是土地又是什么?”
土地?
群臣纷纷一愣,面面相觑。
好好的陛下为什么会扯到土地上面,莫非是打算拿土地下手?
顷刻之间,便有不少身负良田的官员,低下了头颅,这陛下若是从土地下手,他们的利益怕是就没办法保障了,除却这些不论,按照老朱的性子,说不定小命都保不住!
“标儿,你来回答!”
见众人不语,朱元璋立刻将问题抛给了太子朱标。
闻言,朱标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启禀父皇,儿臣认为,这土地乃是资源,国家的资源!”
“既然是国家的资源,便理应有国家来管理,我大明虽有良田千顷,但却一直有百姓自己管理,便造成了土地的滥用和垄断,敢问列位,这大明的土地,又有多少是真正掌握在百姓自己手中的?”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脸色一变。
陛下和太子这一唱一和,显然是要拿土地开刀!
思绪之间,便有人站了出来,拱手抱拳,“太子殿下此言差矣,天下土地虽是王土,但无论皇室宗亲还是世家宗族亦或是黎民百姓,手中都有良田地契,此为千百年之道理与风俗,又如何轻易改之?!”户部尚书茹太素上前一步道。
见此,朱元璋顿时眉头一皱。
这茹太素虽然为人耿直,但每次上书的奏折,最少也要七八千字,且晦涩难懂,每次朱元璋都看得很是头大,也曾明里暗里的暗示过茹太素,可这茹太素却始终都是一如既往的长篇大论,导致朱元璋见到此人便很是头疼。
“尚书大人所言甚是!陛下,这百姓手中都有良田地契,若是轻易修改,恐惹天下人非议!”谢茹附和道。
“非也!”朱标摆手!
“本宫记得谢大人是来自陈郡谢氏的旁系吧,若是本宫没有记错的话,谢大人家中可是有不少良田吧?”
谢茹顿时身子一震,“殿下,臣家中的良田,皆是前朝余留之地,绝对没有冒犯殿下的意思!”
朱标摇头,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你一个文渊阁大学士,家中便有千顷良田,那尚书家中又有多少?丞相家中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