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闻君事(2 / 3)



那两年,魏荣特别看重他,甚至想给他冠家姓、入族谱,有意让他继承家业。

当时,他比魏郎君风光得多。

后来不知何故,突然离开相府,挂冠而去。我问不出原由,只能放他走。

没想到,今年正月,他竟奉旨来守青山。兴许,他也认为你父亲比我更适合做南凉君主吧。”

“当真是个传奇人物。”李书音注意到冠家姓一事,问,“魏卿入了丞相家的族谱?”

“没有,恰好同姓而已。”

顺手拿块桂花糕塞进嘴里,她眨巴着眼睛央求伯父讲一讲魏溪亭的事。

“魏郎君啊……”

青山君倒杯茶给侄女,自己也喝了一杯。

“关于他,我倒是知道得多一些。

听闻是被尧郎君捡回相府的,彼时才七岁,只记得自己姓魏。

元嘉十五年,楚国六皇子携使臣拜访,锦州书院黎昌先生同行。带来一道策论题,邀南凉学子解答。

那道题,角度刁钻,囊括知识面广,难度很大。张榜十日,收论文千篇,皆不入黎昌先生之眼。

南凉颜面即将扫地,情况窘迫。

这时候,翰林博士呈上一篇文章。黎昌先生看后,大为赞叹。

龙颜大悦,亲自召见。

百官在朝,外使在列,都想看看写出惊世文章之人到底是谁。

当看见谒见者是个十五岁的小娃娃,楚国皇子怀疑我们糊弄,当即请先生出题。魏郎君对答如流,见解深刻,令人折服。

黎昌先生甚至当场请求,希望能将他带去锦州书院培养。”

“皇爷爷惜才如命,才不会放魏卿走呢。”

青山君喜眉笑眼,表示认同。

“魏郎君当即婉拒楚国先生好意,说南凉亦有学识渊博的前辈,自己穷尽一生都只能学个皮毛。愿假以时日,能以学者之名,赴锦州书院交流。”

“锦州书院是天下三大学府之一,黎昌先生更是学富五车。能得黎昌先生青眼,魏卿肯定声名鹊起了。”

“时至今日,魏郎君在楚国的名声依然响亮嘞。”

李书音暗道,他果真很优秀。

“先帝属意,意欲树人,但魏郎君志不在朝堂,惟愿横刀立马戍边卫国。

此前,他已追随你父亲几年,于行军打仗诸事很精通,尤其对城防颇有建树。松县守卫战取得胜利,魏郎君功不可没。”

小时候上课,夫子讲时务,曾说起此战役。松县以少胜多,可谓是南凉抗击敌人的得意之作。

但李书音很确定,从未听过魏溪亭和松县之战有关。

“元嘉十六年,岁冬,北燕联合河鼓、朔方等部大举南下,左攻清河、右击望郡。敌军来势汹汹,晋州兵分两路予以增援。

不料,此为敌人调虎离山之计。

晋州守军前脚刚走,北燕精锐直取晋州东北门户——松县!松县危在旦夕。”

“皇伯伯,我始终好奇。松县城外有两三里的宽阔地,且阔地北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北燕为什么要兵行险着,去攻松县呢?”

“正因为占据地利,在这之前,我们对松县的城防极其自负。敌人以此为突破口,要打我们个措手不及。可他们千算万算,没算到魏郎君早已加固松县城防。

听说,他初到晋州,就向你父亲提议,要加固松县。当时你父亲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没必要。

他三番五次地劝谏,终于得到机会,亲自前往松县。在那儿一待,就是整整五年。

松县守卫战打响,主将林博山依据地利之便、城防之固,把北燕铁骑挡在城外。鏖战三日,等来援军,解了松县之困。

论功行赏,你父亲要把魏郎君的名,报到中都,他却请求把这成绩抹去,不愿登高。

你父亲来信问我该当如何。

联想到此前他曾婉拒先帝好意,而今又不慕名利。我想,他大概真的不喜欢入仕为官吧。劝你父亲遵从他的意愿。”

啧啧两声,李书音说:“老天爷追着喂饭他都不吃,真是个怪人。”

“忠义之士不事二主。你父亲于他有知遇之恩,他不会轻易走的。”

“他如果早知道晋王有一天会侵入中都谋权篡/位,不知道还会不会那么死心塌地地追随。”

青山君说,各事其主罢了。中秋宴之变后,正因魏溪亭斡旋,承德旧臣才安然无恙。

“你父亲把他当半个儿子教养,你母亲生前也将他视如己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