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治元年五月,天气不断转暖,哪怕是大明最北边的三万卫,种子也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早春雪灾带来的危害渐次减弱,这也是近段时间朱见济为数不多感到愉悦的事情了。 大明朝地方万里,不可能处处受灾的。一些地区受灾严重,颗粒无收,一些地区受灾较轻,还有一些地区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往年可以通过征收或是减免田赋的手段进行平衡。但是今年朱见济早在年初下诏减免天下赋税,藏富于民,这个手段已经不可能再动用了,朱见济丢不起这个人。只能够启用各地粮仓赈济灾民,最大程度上减少流民的数量。 实在不行,组织某省某县百姓集体迁徙去别处就食,免得来回转运的开销。这个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已经实行,梁惠王就对孟子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说的就是这事。 不过,事情可不只是这点。减免天下赋税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中央的积蓄多一些,还能够坚持一二。而地方财富押解入京,预留不多,不仅有衙门开支,还需要负担地方卫所及士人廪食的供给,甚至各处王府的开支也要地方来供给。地方本就财政紧张,如今更是完全被击空。 朱见济这些日子就频繁接到地方官哭穷的奏章,请求中央支援,同时各地都御史上奏说部分地方官征收苛捐杂税,而且还是开征此后多年的赋税,完全是一副吃绝户的样子。朱见济原本以为这种事情就是后世戏文唱戏的编出来娱人耳目,结果没有想到真的被自己遇上。 朱见济眼下虽然动不了朝中重臣,但是一些苍蝇大小的官员还不是随便拿捏,自然是第一时间将出头鸟给打下去,让锦衣卫把犯罪的地方官押运入京,交付三司会审,判出一个典型来,以儆效尤。 但是,朱见济凌厉的手段只是将问题由一个极端扭转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原本,官员为了维系组织的运转不惜盘剥百姓,现在朱见济严厉处置,他们就一改作风,完全不愿意处理地方政务了。基层工作自然随之涣散,捕盗的躺在家里晒太阳,巡河的跑去戏楼里听戏,文书也不好好整理卷宗了。整个天下变得乌烟瘴气,各种各样的乱子都浮现而出。 一问他们为什么不干活,好家伙,薪水已经拖欠了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的。 而这其中,最让朱见济感到忧虑的,是边军的动向,戍守在外的他们远离家乡亲人,本就积怨在心,听说兵饷也已经拖欠了许久。这就是一颗不定时炸药,谁知道什么会炸开。也不仅仅是边军,京城禁军,包括十团营与三老营在内,最近也是怨气颇多,他们嫌弃最近宫中给的赏赐太少。之前每个月朱见济都会巡阅军队,顺便给予赏赐,这笔赏赐的数字在减少。 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减税的弊端正在浮现,难以想象,不过是半年不到,就好似要天下大乱的样子。反对减税或者说因减税而利益受损的人掀起了一轮新的高潮,或明或暗,暗流涌动。 可是,朱见济这不是在做好事吗?还是说好心办了坏事呢?朱见济自己都快要怀疑起自己了,世界观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说了很多,但是归根到底就是钱的问题,国家没有足够的储蓄进行全民减税,财政收入盈余不多。 没有人去质疑为什么这么庞大的国家怎么连一年的积蓄都没有,他们反倒是去质疑朱见济为什么要去减税,为什么要去撕开这丑陋而让人作呕的表皮。所有人闭着眼睛装作问题不存在,这难道不好吗? 说实话,减税之初,朱见济是预料到可能出现这个情况的,他当时的设想是用危机倒逼改革。但是事情发展的结果与他设想完全不一样,危机是有了,但是改革却没有出现,所有人不念着朱见济的好,反而还责怪起朱见济来了。任由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朱见济反倒要出现统治危机了。 朱见济不愿去找胡濙王直等老臣,哪怕是于谦等能臣,朱见济也不愿意去找。倒不是为了维护什么脸面,而是他们给出的建议朱见济用脚指头都能够猜出来,肯定会让朱见济缩衣节食,节俭用度,这种废话说了和没有说有什么区别。 给他们一万个胆子,敢去清查土地吗? 朱见济召来了沐琮,对,就是朱见济幼年玩伴,黔国公世子——沐琮。他目前也生活在宫中,还是第一批乾清宫行走,可比朱见深要自由多了。 朱见济闲来无事,也会与沐琮一起驾马射猎,投壶猜拳。沐琮不时从外界带来一些稀罕玩意,倒也未必是他的,很有可能是其他人借沐琮之手献给朱见济。总体来说,关系还是不错的。 朱见济在御花园的一处亭子里召见沐琮。 “大哥,叫我来有何事吩咐?”一路走来的沐琮从龙行虎步,气宇轩昂,一副纨绔姿态。也是,宫中谁人不知道沐琮与天子关系亲密,除了朱见济以外,沐琮可是一个十足的混世魔王。 看沐琮一脸笑意,朱见济可是没有他这般快乐,看着沐琮朱见济有些时候是真的羡慕,竟然可以这般无忧无虑,所有人都要奉承吹捧着。 “还笑,朕这些日子可是火烧眉毛,若是处理不善指不定哪天从哪里蹦出来一个人物来将朕砍成肉沫,你还笑得出来。” 沐琮神情严肃几分,但还是玩味居多,“这天下竟然有如此胆大包天之徒,大哥你尽管告诉我,我这就去把他们全部绑了献在你面前。” “少贫嘴,今日找你来只为了一件事。” 沐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