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勿心书院>女生耽美>明末钢铁大亨> 第1573章 基然都尼气步枪投入战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73章 基然都尼气步枪投入战场(1 / 2)

第一个就是崇祯二年,清军攻陷遵化后,把当地的矿工和冶铁工人掳掠到辽东。而辽东本来就是华夏四大铁矿区之一。

鞍山的铁矿和本溪的煤矿,还有一条可以水运的河流连着。建奴的钢铁规模很快超过了明朝。

从此后,八旗的装备愈加精良,此消彼长之下,大明完全处于了下风。

史书记载,沈阳浑河沿岸百余里,连绵不绝的全是铁匠炉,日夜不息的打造兵器铠甲,从此后,明军即使在冷兵器的装备上,也没了优势。

第二个关键节点,就是登州之乱。

孙元华搞得火炮铸造研究班子和第一只纯火器部队,全部投了建奴。从此之后,建奴彻底掌握了红衣大炮的铸造技术,还有鸟铳的生产技术。

这次之后,大明的城墙不在能抵御建奴。高墙不足依仗。

尤其是到了崇祯朝后期,大清具备了自行铸造大口径重炮后,清军入关南下,再也没有能抵挡的城墙了。

早期,仅凭孙成宗的高筑墙,就能挡住建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孙承宗本人也在清军南下时,被清军用重炮轰开了高阳县的城墙。孙师傅全家死难。这个清朝最大的敌人基本被灭族了。

杨凡尽管已经把绝大部分技术人员和工人,都弄到工业区保护了起来。可是那些文官控制的厂矿,还是有十万人落入了建奴的手里。

但杨凡也没有办法,他管不到文官哪里去。

不过杨凡也不会让他们好过的,等他回去的路上,杨凡会给他们安排好一切的。

皇太极在鼓楼上,居高临下的看着远处两个棚户区,里面喊杀声,爆炸声响成一片。四处冒烟,还有很多房子烧成了火炬。

汉军旗和民兵都把小型火炮推了上来,用来轰击对方。这是巷战打到第三天,双方同时发现的。用火炮参与街垒的攻防战,非常有效。

工业区里的工厂,甚至临时开始铸造劈山炮等小型轻便火炮。

这种小型火炮,两个人就能推着前进。四五个人就可以抬着走。

棚户区的巷战,依托工业区。这种小型火炮可以临时铸造。一晚上,就可以铸造出几十门来。直接铸造钢炮就好。

劈山炮是轻型一种野战炮。劈山炮在乾隆时期就有了,到了湘军用的时候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有设计过新的劈山炮。

左宗棠曾经对刘霞仙简单介绍过:“近命制劈山百尊(式如大抬炮,而身只五尺,能吃半斤子,半斤群子,可致远四五里),勒限一月成工。”

而事实上,劈山炮从40多斤到几百斤都有,可说是一大类轻型火炮的统称,并没有固定的规格。是一种轻便的、方便随军行动的野战炮。

而李永芳这边则,采用小型佛朗机炮。现在,经过几天的不停进攻。两个棚户区里房倒屋塌。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建筑物废墟。

这些房子本来就是粗制滥造的。只有半砖厚的墙壁。并不结实。双方动用小型火炮后。这些墙壁基本一炮一个窟窿。

双方士兵在立体的空间里面,楼上楼下、街道转弯拐角的互相追逐,射击。彼此互相砍杀。

打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六天。工业区的火药明显开始紧张了。

罗思源不得不把火药管控起来,主要做火炮发射药使用。这样效率比较低的三眼铳、神枪什么的就停止使用了。

可是巷战有需要火枪。他最终决定把仓库里的三万只基然都尼气步枪库存提出来。向民兵和壮丁们分发这种武器。

此枪的研发者是奥地利的一名制枪工匠(Bartholomus Girandoni),在1779年研制而成,最早被称为“风之枪”并且由马格尔尼进贡给乾隆。

在欧洲,因其不受环境,雨雪潮湿的影响,更兼之可以机枪似的,一口气发射20枚铅弹,故此,很快就被装备于军队。

这种枪使用的铅弹造价低廉,风之枪的射手,可以在半分钟之内,连续发射20发铅弹,其有效杀伤的距离为100米。射程上完全可以和清弓匹敌。清弓用大箭,只能直射,不能抛射。双方的作战距离上,气枪甚至还有些优势。

在有效的杀伤范围中,铅弹可以穿透1寸厚的木板。换句话来说,这种气枪发射的子弹,和手枪的杀伤威力是差不多的。

基然都尼气步枪的枪托处,加装着一个压缩空气储存瓶,提供动力来源。基然都尼气步枪可发射.51口径的铅弹(13mm),并且可实现连发,在100米的距离内都有卓越的杀伤性。

杨凡认为这玩意真是好东西。优点是可以实现连发。火力密度高,射速快,还特么的准。

火枪还打完一发,还需要枪管前方装填弹药呢。相比起火药枪,气枪优势极为明显。可以连续发射。二十发铅弹是装填在内的。可以连续发射。这种暴风骤雨般的压制下,一旦投入战场,效果是一边倒的。

气枪不像火药枪那样容易受到雨天和潮湿天气的影响,气枪发射时不会产生烟气,隐蔽性极强。特别适合伏击战和巷战、夜战。

这把气枪的最大缺陷就是它的气瓶,一个气瓶只够发射30发铅弹,而给一个气瓶打满气需要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