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究所,顶楼。
林可神色无奈地坐在会议桌旁,数学家们则是一个个坐在桌前,正襟危坐的。
数学家们刚刚其实也不是真的打架,当林可被掀飞时就赶紧把他拉了回来,一个个像犯了错的小学生。
不过林可也没生气。
比起前世很多人面兽心、衣冠禽兽的专家教授来说,眼前的数学家们可以算得上单纯和纯粹了。
“其实对于有理数和无理数,简单来说我是这样想的”林可也不墨迹,直接开始了计算。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如下,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有理数可以写成有限或者无限循环数字,无理数字只能写无限不循环数字”
他话音刚落,数学家们就集体陷入沉思。
以是否循环,是否有限来区分
细细思索后,不得不说,和还真是一个比较有区分和辨识度的分类。
林可继续道
“所有的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例,而无理数不能写成两个整数的比例,并且两者范围不同,合理的数集是整数集的扩展。其中四种运算,加、减、乘、除。在有理数集中通无阻。”
“而有理数和无理数都被我统称为实数,实数以外的复数被我称之为虚数,实数和虚数又被构成复数”
林可语速极快,讲述关于“数”的知识。
复数、实数、有理数、整数、分数、奇数、偶数
一层层逻辑严密的关于数的分类图在众数学家眼中缓缓展开。
这是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数学体系
一般来说,成体系的东西是不会一开始就自上而下形成的。
在科学上,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里有点研究成果,那里有点研究成果,最后这点点滴滴的成果汇聚成了最终的体系。
然后再从这比较全面的体系中发现以前的缺漏。
比如元素周期表。
不是说一开始提出有这东西,然后从氢开始实验。
而是实验出了零零散散的元素,才发现其中的规律。
数学也是这样。
有人研究正整数,研究下去发现还有负整数,还有小数,这样一步步下去,才构成了数学的高楼大厦之一。
科学,是自下而上的。
所以,当林可自上而下提出了完整的分类概念后,数学家们惊讶了。
他们那恐怖的大脑立马开始了各种思维碰撞,会议室内立马陷入了小型的魔力风暴。
“整数、质数、解析函数”
“这是数学学科的基石之一啊”
“我感觉到,每一个分类里都可以延伸出合适的学科”
“不仅如此,每一个分类中或许都会诞生一名传奇”
数学家们兴致冲冲地讨论起来。
巨流河也在此时询问林可。
“林可先生,你之前和我说过一个字,好像发音叫做π”巨流河对于其他事记不太清楚,但是关于数学的,她记得特别清楚。
“π”林可点点头“我发现你们还没有发明圆规这种东西吧这是用来画圆的器具,至于π,就是从割圆法诞生出来的”
林可开始解释π,并用元素在空气中勾勒出“π”这个希腊字母的形状。
π就是圆周率。
在前世,π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
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x0的最小正实数x。
但是在纳森格,目前还没有圆周率这种概念。
所以,这将由林可提出来。
按理来说,纳森格和前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宇宙。
但是数学这种关于纯粹数字的学科,是不会变化的。
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天文等等,很多东西都会随着宇宙、星系、星球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数学不会。
在一定条件下,一加一等于二,就不会等于三。
不管换哪个宇宙都一样。
但是物理化学之类的,或许只是一点细微的宇宙法则改变,就会变得面目全非。
所以,数学是科学的基石。
但是在前世,关于无理数的定义是无线不循环小数。
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圆周率π。
为什么在前世那么多人都在试图证明圆周率是循环的
比如前世2x21年8月17日,一名瑞士研究人员使用一台超级计算机,历时108天,将圆周率π计算到小数点后628万亿位,依旧发现是无限不循环的。
在目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