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勿心书院>历史军事>家母,武则天> 第061章恶犬重返长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61章恶犬重返长安(1 / 3)

第061章

大非岭,唐军大营,李贤的私帐内。

李善望着李贤道:“这个杨承初,果然是大才!”

“大才吗?”

李贤撇撇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

李善以为李贤没有看懂杨承初的三条计策,耐心地解释道:“第一策,以大王至书问罪论钦陵兄弟,是不动一兵一卒的疑兵之计,论钦陵生性多疑,见到大王的书函,必然以为大唐尚有余力据守河湟,短时间内,不会再度兴兵攻打河湟,河湟之危,不解而解。”

李贤淡淡地笑道:“此一时彼一时,若无薛大将军这场大胜,论钦陵有可能退兵,可是现在不同了,论钦陵就算自己想退兵,也不能退兵!”

李善有些不解:“门下愚钝,军事非善所长!”

李贤解释道:“吐蕃与我们大唐不一样,我们大唐以武立国,不是没有打过败仗,但是我们大唐输得起,但是吐蕃以武威逼各部臣服,依靠是就是武力,一旦论钦陵战败的消息传回吐蕃国内,必然掀起轩然大波!更何况,论钦陵之兄赞聂(即赞悉若)是吐蕃大相,可赞聂是赞聂,不是禄东赞,他在吐蕃国内威望不及禄东赞,论钦陵此战若胜,赞聂的大相之位就会稳固,反之赞聂的相位不稳!”

李善恍然大悟:“这么说,论钦陵不得不打?”

“没错,所以本王说,杨承初只是书生之见!”

李贤接着道:“让本王以凉州大都督,命令凉州大都督府出兵伊州,这是做姿态,其实,凉州土地贫瘠,产出有限,若想出兵,必须依靠关中运粮,现如今关中大旱,灾民无数,哪有余力支援凉州?就算凉州硬着头皮出兵,也只能派出千把人到伊州做做样子已是难得。”

从凉州到伊州,足足有一千多公里,也就是两千多里地,这是历朝历代非常难得的问题,唐朝从开国之初,就大力开发边疆地区。只不过因为气候和土地的问题,产出有限,平时维持少量驻军尚可。一旦需要出兵远征,那就需要从关内运粮前往边关。

但唐朝在国力衰落之后,纵然在边关仍然有十几万剽悍绝伦的精锐,还是没有办法阻止西域被游牧民族的洪流淹没,没饭吃,再能打的军队也是白给。

李善点点头道:“凉州是否出兵,眼前不太重要,杨承初之举,着眼并不在战前,而在战后。”

李贤笑笑道:“倒是他这最后一策,颇有些意思在里头。”

李善道:“设立大营收拢流民,既隔绝了东西讯道,也宣示了大唐誓与河湟共存亡的决心,若无消息往来,京中议论纷纷的迁都流言,便不攻自破了。”

李贤摇摇头:“不止如此,这一策的本意,堂皇正大,民心既是国本,只要保住了河湟、河西的民心,朝廷就是败了,日后也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若是失却了民心,那才真的是一蹶不振了!”

李善叹了口气道:“可惜啊,如今战事频仍,军粮尚且不足,实在拿不出多余的粮秣接济流民……”

李贤正色道:“本王深知,民心是国本,民心在,大唐的国本就在,关中安危,实赖于此。只要有一口吃的,流民就会安心在河西境内驻足等候,不会千方百计偷越关防,逃回关中,只要留言不入关中,关中的流言谣诼就不成气候,伯规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事,该是本王做的吗?”

李善瞪大眼睛:“这……”

李贤淡淡笑道:“本王若以这三策而行,吐蕃退不退兵不好说,只怕父皇和母后,都睡不着觉喽!”

李善大为叹服:“大王明见万里,善受教了!”

李贤挺直了身子:“此三事,贤这就具表长安,向父皇奏告此事!”

就在李贤说话间,一名亲卫走在帐外躬身禀报道:“大王,凉州大都督府长史急报!”

“进来!”

侍卫将一封密信递给李贤,李贤拆开以后,匆匆扫一眼,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

“世家大族就是世家大族!”

杨思敬向李贤给的密信里已经写明,凉州大都督府筹备的仓储,可是支撑凉州大都督府一万五千骑兵出征,或者是步兵一万出征伊州。

李贤明白这是弘农杨氏出手了,杨思敬在向李贤请战,以凉州兵出击伊州,做出试图打通安西四镇的架势。

安西四镇,虽然管辖着四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事实上辖州八十八,设军府只有二十六个,唐朝以上府一千两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二十六个军府,总兵力只有两万四千人马。

唐朝走的是精兵路线,虽然两万四千余人,足以轻易威压西域各国,但问题是吐蕃并不是小国家,他们可以轻易动员十数万,甚至数十万军队,而在安西各镇兵力却不够用了。

李善问道:“大王,怎么步兵反而少了五千?”

“因为现在草籽已经成熟了,战马在草原上不愁找不到吃的,骑兵只要带上两匹从马,二三十斤肉干和几袋马奶酒,再加上一些缴获,便足以在草原上支撑一个月之久。”

李贤道:“他们行动迅速,一昼夜可疾驰两三百里,就算粮食耗尽,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撤回来。但是步兵不行,步兵随身携带的给养很有限,必须征集大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