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勿心书院>历史军事>贞观公务员> 第197章:李隆基的功过,意料之外的真凶!(8k)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7章:李隆基的功过,意料之外的真凶!(8k)(2 / 6)

中,李隆基这位,其实还算是明君,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继承人。

要不是他最后力挽狂澜,大唐国祚可能就要真的拱手让人了。

太平公主一个女子,又何以能够服众?

李家没有一个麒麟子,又何以继承大统?

没有人挑起这个担子。

大唐最后必定会分崩离析。

好在,出现了一位李隆基。

“一个‘武氏之祸’当真是遗祸千年啊。”

李世民感慨了一下。

“一个‘武氏之祸’,不仅仅是耗费了大唐从贞观一来一直的休养生息,积累下来的国库财力。”

“朕连建造一个大明宫,都要被劝阻,而武氏却能建造万象神宫、还有什么天后神像,还有什么明宫等。”

“这可都是朕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财啊!”

李世民是真的心疼。

自己都还没想着去享受,就算是想享受享受,可是这朝中的大臣们也不愿意。

他还想着维护自己圣明帝王的颜面和身份,只能是忍受着。

就比如,上一次去避暑。

就被魏徵等人谏言,说什么太上皇还在皇宫里面呢,你自己倒是出去避暑享乐去了。

这像话吗?

就这,都要被那些大臣们拿捏一下。

李世民的心中自然是不舒服。

特别是看着武氏铺张浪费,犹如前朝的隋炀帝一样,把钱不当钱,把子民不当子民。

看着就心痛。

“陛下,这也是无法避免之事,武氏区区一个女子,又是依靠权术,阴谋诡计而登基为帝。”

“她的心中根本就没有国祚之念,或许,在她看来,自己所统治的依然还是大唐。”

“更有可能,她其实也有所预料。”

“自己得位不正,朝中的大臣们,还有那些个大儒们,根本就不服。”

“如今的臣服,那也不过是一时的臣服罢了。”

“还有那武氏的子弟们,一个一个也都不成气候,李唐之天下,也因为陛下的贞观之治而深入人心。”

“武氏于这天下,有什么建树?又有什么功绩?”

“不仅没有什么建树不说,还劳民伤财,天下百姓根本就不向着武氏。”

“她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有一些破罐子破摔,直接躺平了。”

李世民是听过陈平安解释何为‘躺平’,所以对于这个词也就不陌生。

“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所以,千百年来,这皇位之继承,讲究的就是一个得位之正。”

嗯。

说到这里。

可能又想到了玄武门之变一事了。

不过,陈平安当初早就有过定论,李世民乃是千古一帝,是后人敬仰和敬佩的帝王。

至于玄武门之变,虽然也是众说纷纭,但是没有人能够否定贞观之治。

故此,两个人在谈论这个时候,其实也没什么好避而不谈的。

“对了,还有一事,李隆基登基之后,改了三省六部之制,还设立了左右丞相?”

“不仅如此,你在上面还写到高力士为左右监军,提升了宦官的身份,并且助长了宦官的权柄?”

李世民想起来史册上的这一点了。

陈平安回道:“陛下,这丞相制度很早有之,先秦时期为相国,始皇帝之后为丞相,秦之李斯、汉之萧何、蜀汉之诸葛亮。”

“一直到前朝的三省六部制,削弱了丞相职权,而李隆基重新建立了左右丞相之制,其实也为后来出现权臣,埋下了隐患。”

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趣。

“故此,李隆基之过,便在于此?”

陈平安点了点头,解释道:“丞相之权,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百官之首啊。”

“若是皇帝无能一点儿,这丞相就能够把持朝堂。”

“故此,三省六部制也在后世被称之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度,是一个配合着科举制度,属于中原最先进的制度。”

“只不过,如此一来,相权也就不断变大,以至于出现了权臣,能够只手遮天。”

李世民沉思了片刻,也能明白了。

毕竟,他可是一位马上帝王,可不要小瞧了战略家的眼光和城府。

李世民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唉,本以为,李家能出一个麒麟子,可惜,虽有中兴之像,却无中兴之能。”

陈平安则是接话道:“陛下,其实,这也是因为李隆基无人教导啊!”

“他能够走到这一步,已经算是不错了。”

确实如此,看一看李隆基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之中?

小时候,跟着父亲一起委曲求全。

后面还被一起幽禁在皇宫之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没有什么少师教导。

就这样,一直到分封,才有了离开皇宫的机会。

可是,一旦分封,其实也容易成为武家之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看一看李重俊、李重茂等人。

李隆基也不愧是有着枭雄之资,就算是没有名师教导,也没有一个又才德的父亲言传身教,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