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还是五年计划,地方衙门才是实施的主体。”
“没有地方衙门的配合,综改机构恐怕什么都做不了。”
“且,还要预防综改机构,不作为乱作为之事的发生。”
说白了还是权力斗争的问题,地方政府主导的工作,凭什么听你一个外人的指挥?
说话没人听,综改机构还怎么展开工作?
反过来说,综改机构和本地政府没有隶属关系,本地的经济是好是坏对他们影响不大。
因为搞经济是地方政府的任务,他们只是负责指导。
我们指导了,你没干好是你自己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会尽心尽力的指导吗?
甚至不排除瞎指挥乱指挥的情况。
如果双方有隶属关系那就不一样了,本地经济搞不好,他们也没好果子吃。
这个解释成功说服了大部分人。
这时耿光提出了一个问题:
“综改机构隶属于地方衙门,如果他们和地方官吏沆瀣一气,阳奉阴违阻挠革新怎么办?”
都没用陈景恪开口,李善长就替他做出了回答:
“吏部考功司已经修改了标准,以后变革和五年计划的实施情况,将会作为重要考核项目。”
“这一项连续两次考核不达标,可直接罢官。”
耿光再无意见,只要他们还想继续做官,就必须支持综改司的工作。
就算遇到真头铁的,我就是反对,就是要阻挠。
那也没关系,时间到直接罢免,换个愿意做的人上来。
就是多耽误两年时间的事情,不影响整体局势。
之后其他人又问了一些疑问,比如具体的职权范围,具体的工作内容等等。
陈景恪一一做了回答。
直到众人再无问题,他才开始讲第二项:
“增设的第二个衙门叫工商司,主管工商业……”
“咳……”这时朱元璋轻咳一声,打断了他的话:
“华夏自古以来重农轻商,彼辈多奸猾无耻之徒,故世人多轻之。”
“若新衙门以工商为名,恐会引起朝野反对。”
“且也会让世人误以为大明要重视商贾,若导致商贾之辈得意忘形,更是不妙。”
其他人也纷纷赞同。
衙门的名字,怎么能带商字呢,不妥不妥。
陈景恪一想确实如此,就说道:“太上皇英明,是我考虑不周,那就改一个名字。”
“不如叫市管司,全名是市场监督管理司……”
“市场包括工业和商业……”
这个名字成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就此定了下来。
工商局……市管司主管工商业的注册、布局调整、后续管理。
还有就是集贸市场的建设管理等等工作。
甚至就连开矿等工作,都归他们管理。
总之,现在市管司的职务范围很广。
工商矿业几乎都能管得到,权力属实有点大。
但没有办法,现在大明的工商业底子太薄,分太多衙门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只能先弄一个综合部门统一管理。
等工商业发展起来,再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分拆。
对于这个机构,众人自然是非常的认可。
还是那句话,五年计划之所以推行缓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缺少专门的机构负责。
市管司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关于新衙门,陈景恪暂时就只弄了这两个,再多实在没必要。
况且他又不是万能的,没办法在计划阶段,就将事情做的十全十美。
前世政府机构确实很多,但大多都没办法照搬。
只能先提出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本来也是设立特区的目的。
接着众人就商讨了市管局的具体职务范围,以及某些事情具体如何展开。
比如不同行业的注册流程。
开小卖部和开商行肯定不一样,开木工作坊和开矿也不一样。
放在前世,你一个中枢机构去做这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属实有点不务正业了。
然而在大明,这一切都是开创性的,之前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
还真就得他们这些决策者去思考拿主意。
如果他们不去思考,而是交给市场自行运作,然后再根据运作情况总结经验。
效率会非常的慢,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他们拿出一个大致的框架,不管是否有瑕疵,总比没有任何规矩要好的多。
有什么问题,再根据实际操作来完善即可。
等第一套流程被制定出来,
就不需要他们这些决策者,来思考这些细节问题了。
这节课一直上了一个时辰才结束。
不是事情全部解决了,也不是不想继续往下讲,而是没办法继续往下讲了。
大家都很忙的,每天能抽出一个时辰上课,已经很不容易了。
时间再长会影响到中枢运转。
即便已经严格控制讲课时间,每天依然会堆积很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