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勿心书院>其他类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2 / 3)

续腾出手来,萨珊王朝已然覆灭,实在令人遗憾。”

而且江湖传闻,这一切都出自那位年轻的陈伴读之手。

陈景恪没太关注读书人的看法,两派互喷口水,前世互联网上他见过太多了。

说到这里,陈景恪脸上浮现出深深的惋惜:

考察的结果让他无比的震撼。

至少他知道的族群,只有华夏做到了。

大明第一期五年计划就此通过。

大明是驱逐异族之后,建立的全新政权。

皇帝派遣锦衣卫四处出动,专门查办此类案件。

一阵没营养的废话说完,阿扎萨趁机拿出了自己的见闻录:

于是,他按捺住冲动,继续游历大明。

不,甚至可以说是对所有历史变迁的最好总结。

“看看,陛下这手段才叫高明啊,一切都是那么的丝滑,将变革带来的动荡降到最低。”

那些被杀掉的都是鸡,被震慑到的是天下的官吏。

这两年阿扎萨再次发挥了他的能力,游历了大半个大明,对生活在这里的古老国度进行了调查。

陈景恪就趁机将自己的感悟说了一遍,在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始终是看着朱雄英的。

最终的工作情况,也要向小组汇报。

并且还下达了一条带着血腥味的旨意,凡此类案件,一经查实就地问斩。

朱标等人其实也都认同这一番话,陈景恪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有更深的想法:

“话虽如此,但我们却不能将这种牺牲当做理所当然,要想办法降低变革对百姓造成的不利影响”

群臣对此并无什么特别看法,这种牵扯全国的计划,找一名有经验的官员全权负责,是很正常的事情。

谁都不想成为被牺牲的那一批人。

他几以为,陈景恪莫非就是华夏族群的先知?

否则,怎么能做到这些?

然后,他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对方似乎对波斯有所了解。

历时两年,终于重新回到这个老大帝国的京畿,他第一时间就来到陈景恪门前守候。

这说明啥?

等群臣适应了这种模式,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驳斥权交给内阁,完成最后一步改革。

虽然这种对比不多,可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对陈景恪的帮助实在太大了。

自然没人敢主动往刀口送。

被杀的基本上都是直接犯事之人,很少牵连中枢高官,所以才显得如此平静。

可你心善,是真没威胁。

“人同此心,诸位在施政之时,要多加考虑,尽量减少对百姓的伤害。”

难怪之前在中亚的时候,他能游历诸国。

如此大的变动,即便是有徐达和李善长坐镇,也会带来极大的震动。

写的很细致,也没有一味吹捧或者贬低,缺点和优点一并记录。

可之前爆出,有人利用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的机会,故意行不法之事。

听到他前面的话,众人其实都有些不以为然。

这就是矛盾所在。

两相对比,让他更加的钦佩。

这是朱标不愿意见到的。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朱标此举是为再一次扩大内阁权力做铺垫。

两派不停的打嘴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说服不了谁。

于是他摒弃了宗教观念,开始全面了解华夏文化,试图从中找到复兴波斯的机会。

朝廷一直在收集舆情信息,相关情报很快就汇总到了朱标手里。

新皇已经证明,他是能杀也敢杀人的。

关键是他还用中亚那边的情况作对比。

朱标等人看过之后觉得很正常,事情在可控范围内。

民间的反应,再次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主要是出乎了陈景恪的意料。

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这种坚韧是其他族群所不具备的。

好奇的接过翻了几页,更是感到大为震惊。

所以一点点的移交权力,到最后顺水推舟,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大家宁愿不变。

现在百姓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朝廷的计划虽好,但太过于理想化了。

既然走了这条路,那就要做好一往无前的准备。

本来还在想着,怎么鼓动他搞波斯复国搅乱当地局势,没想到他自己送上门来了。

朱标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由李善长担任组长,另一名内阁学士耿光担任副组长。

而华夏族群,即便是在最低谷,依然没有丢失自己的传统。

朱雄英也是同样的看法,但嘴上习惯性的反驳道:

“磨磨唧唧,换成皇爷爷,这会儿新内阁已经正常运转了。”

并将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全部都写了下来,有些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明明是造福当地的良策,百姓却不支持。

对于朱标的手段,陈景恪叹为观止。

“如果换成在华夏,这就是数典忘祖,所有后人都要以死谢罪。”

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劳民伤财。

既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朝廷主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