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的黄河水,铺天盖地般流向下游,横推所遇到的一切。”
“那是一场浩劫,黄河中下游化为洪泽,无数生灵丧生。”
想象着那个画面,朱雄英也忍不住心中发寒。
如果需要一场大事件,来打破旧有的秩序,那这个代价也太大了。
陈景恪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治水,就成了残存人类共同的愿望。”
“但洪水太大了,波及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不是靠一家一户所能解决的。”
“当时是舜帝当政,他召集各部协商。”
“在大灾难面前,就算再保守的人,都选择了共同面对。”
“各个部落摒弃前嫌,出人出钱出粮一起治水。”
“最开始大家推举鲧来治水,但结果伱也知道,他因治水不利被杀。”
“鲧死后,他的儿子大禹肩负起了治水的任务。”
“大禹吸取了鲧的教训,提出了堵不如疏的策略,并成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可是治水需要钱财,这些钱从哪里出?”
“自然是各个部落一起出,于是就有了赋税。”
“此时征收赋税的目的很简单,不是为了某些人的享受,而是为了治水,为了造福于民。”
“百姓愿意缴纳赋税,也是希望大禹等人拿着这些钱把洪水治理好。”
“说的直白一些,百姓缴纳赋税的目的,是希望国家拿了钱好好保护他们,而不是奴役他们。”
“大禹等人收了钱也不是为了享福,更不是为了压榨百姓。”
“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是天下之主,收税是应该的。”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赋税是百姓给予他们的信任和寄托。”
朱雄英听的心惊肉跳,这话堪称大逆不道。
皇权天赋,皇帝是天的儿子。
贱民而已,交税供养我们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甚至官吏会说,他们在为天子牧民。
什么叫牧?
牲畜才需要放牧,说白了就是把百姓视为牲畜。
这是对苍生黎民最大的侮辱和歧视。
可是现在这种认识已经深入人心,就连被奴役的百姓都认为天经地义。
你现在说赋税是一场交易,简直就是找死。
也就是他和陈景恪接触久了,才能无障碍的接受。
换成皇爷爷过来,指不定这会儿已经挨踢了。
不过这话肯定会传到皇爷爷耳朵里……
嘿,让你刚才嘲笑我,等你挨踢的时候,就别怪我火上浇油。
陈景恪不知道他心里在嘀咕什么,否则肯定会先踢他一顿。
他今天讲这个,也算是有意为之。
趁机给朱雄英灌输一下契约论,虽然这个理论很片面,却也比什么天赋皇权要进步太多了。
只要他能接受这个思想,以后的很多政策就更容易实施了。
至于朱元璋能不能接受……
嗨,大不了被骂一顿,死不了人。
“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不配合的部落,遇到猛兽袭击,甚至遇到敌人的袭击。”
“这就需要有一批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护卫工作,于是军队诞生了。”
“军队诞生之初,它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某一个人,也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群体,而是为了守护整个华夏族群。”
“他们从华夏族群中来,拿着族人缴纳的赋税,职责就是保护族群。”
“各个部落缴纳的赋税,最终会进入大禹手里,军队自然也归他指挥。”
“在治水的过程中,他踏遍了整片大地,到达过每一个部落。”
“每到一地,都会受到热烈欢迎,享受英雄般的待遇。”
“大禹以及他的部下,慢慢的就拥有了声望、财富、地位、权势等等一切。”
“等疏通天下河道,把大洪水治好,大禹的声望更是一时无两。”
“此时他要名有名,要钱粮有钱粮,要军队有军队……”
“等到舜帝退位,他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下一代帝王。”
“于是他改变了原本的部落联盟制度,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夏朝。”
朱雄英重重点头,说道:“原来如此,没想到传说里的那场大洪水背后,竟然还隐藏着这样的故事。”
“以前我还在奇怪,就因为大禹治水有功,大家就对他心服口服,任凭他建立夏朝吗?”
“《韩非子》有记载,禹朝诸候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
“就因为防风氏首领来的晚就将人给杀了,凭的是什么?”
“难道古人就真的如此无私?如此重规矩吗?这太不符合人性了。”
“还是你说的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人性。”
“在治水的过程中,他拥有了巨大的声望,关键是他掌握了钱粮和军队,谁敢不听他的?”
“防风氏被杀,和什么规矩不规矩没有一点关系,纯粹是大禹杀人立威。”
“恐怕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违背他的命令了。”
陈景恪说道:“你的想法完全没有问题,大禹成为天下共主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