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英也认同的道:“允恭是开国功勋子弟里最出色的,之前我还在想,让他给英儿当护卫统领。”
“现在他们能玩到一起,倒也省了我们许多麻烦。”
朱元璋点头道:“确实,允恭和天德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不论能力还是人品,都足堪大任,稍加培养必为朝廷栋梁。”
“而且有他在一旁牵制,咱也不用担心陈景恪走歪路了。”
马秀英没好气的道:“伱成天就知道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累不累啊。”
朱元璋也不生气,说道:“咱家总要有个坏人吧,你和标儿、乖孙都是宽厚之人,那就只能咱来当这个坏人了。”
马秀英眼中闪过一丝疼惜,拉住他的手说道:“哎,让我说你什么好呢,这样多累啊。”
朱元璋咧嘴笑道:“咱是男人,累点算啥。只要妹子能理解咱,不怪咱,再累都没关系。”
时光流逝,很快就到了十一月下旬,科举黄榜公布。
准确的说,是明经科黄榜公布。
算科是没资格上榜的,也没资格参加殿试,更没有资格参加恩荣宴。
考生纷纷去看榜,名列其上的欣喜若狂,名落孙山的如丧考妣。
还好,明年二月份会有一场正科,本次没考上的,也不至于无法自拔。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明年二月份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这些和陈景恪都没有关系,他关注的是算科。
果如程一民所言,算学班两年以上的学子,全部被录取。
民间算科考生,总共一百一十九人,录取七十三人。
这个录取率,绝对能让明经科的考生羡慕死。
当然,他们并不会表现出来,甚至还会贬低几句。
然而有句话叫口嫌体正直,朝中官吏纷纷利用恩荫名额,将家中子弟送入国子监算学班。
本来都招不满人的算学班,很快就爆满了。
没能将子弟送进来的人,一边酸溜溜的说算学低人一等,一边暗中懊悔为何不快点行动。
陈景恪也变得忙碌起来,不是因为算学班,而是诸藩王陆续回京述职。
朱雄英作为太孙,又是晚辈,为了表示对藩王的尊敬。
好吧,就是为了拉拢藩王,决定亲自出城迎接每一位王叔。
陈景恪作为伴读,自然要跟在身边。
不过还好,徐允恭也被一块拉了过来,他倒也不会无聊。
在相继接了几位藩王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
燕王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