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矿?
朱元璋登时就坐直了身躯:“哪里有银矿?”
朱标目光也紧盯着他,大明正缺钱币呢。
虽然白银流通性不如金和铜,可也是民间默认的钱。
哪怕不使用,只是存在仓库里,心中也安生。
总之一句话,金银铜越多越好。
在两人的注视下,陈景恪一字一句的吐出一个名字:
“倭国。”
倭国?
听到这个名字,父子俩都愣了一下,然后冷静了下来。
朱元璋皱眉问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陈景恪拿出了早就想好的借口:“臣最喜读书,不论什么书都会翻看。”
朱元璋不禁点头,锦衣卫调查里确实有相关信息。
从他
为了多读书,还经常更换学堂。
弃学从医之后,也保持着读书的习惯。
周围家中藏书的人家,都被他借过书。
“臣在一本游记中,看到过相关记载。”
“那书中还有一张地图,标记出了银矿的位置。”
朱元璋追问道:“游记?叫什么名字,书在哪里?”
陈景恪摇头道:“陛下恕罪,那书记载的多为海外之事,有些听起来颇为离奇。”
“当时我也只是翻了翻,并未放在心上,书名也记不得了。”
“书中的内容,大多都忘记了,只隐约能忆起一些。”
朱元璋点点头,倒是没有怀疑他骗人。
元明时期,小说这个题材已经得到广泛发展。
话本、游记、传奇小说等等,种类繁多。
关于海外的小说也有,还不少。
只不过这类书籍提起海外,多是一副趾高气昂的姿态,将海外贬低的一无是处。
陈景恪看到过类似的书籍,并不奇怪。
只是,这种东西也能当真?
陈景恪知道他不信,毕竟这么大的事情,靠一本游记很难取信于人。
可总不能给他说自己是穿越者吧?
“陛下,臣以为此事当有几分真实性。”
朱元璋疑惑的道:“哦,为何?”
陈景恪说道:“据那本游记所言,此人从北平去往高丽,在那里乘船去了倭国,游历数年后去往琉球。”
“然后从琉球到达澎湖东南侧的一处大岛,旋即又从那座大岛前往吕宋群岛……”
“在南洋兜兜转转,经安南回返中原……他游历的路线实在太清晰……”
“之前臣孤陋寡闻,只以为路线是他信口胡诌。”
“后来入了宫,曾随太孙在大善殿见过一副大明舆图。”
“此时回想起来,那人的路线竟与舆图记载一致。”
“甚至有些地方,比舆图记载的还要详细。”
朱元璋和朱标的态度登时就变了,地图在古代属于绝密资料。
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什么形状。
那本游记竟然能准确的标注出路线,显然不是信口开河。
要么那个人地位高,能看到天下舆图,要么他真的去过。
前者的可能性很小。
地位比较高的人,或许能看到局部舆图。
可这种天下舆图,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到。
比如大善殿那张天下舆图,全大明知道的不超过二十人。
这种人,应该没谁会闲的蛋疼,编写一本这样的游历。
所以,编写游记的人,或许真的游历过海外。
不过此事还是过于离奇,朱元璋依然很难相信。
想了想,就将手中的笔递过来,道:
“来,将那副图给咱画出来。”
陈景恪接过笔,先是画出了大明的沿海轮廓,然后就是东部海域以及东南亚的部分地图。
包括高丽、倭国、琉球群岛、岛、吕宋群岛(菲律宾)、凌牙门(新加坡)等岛屿。
朱元璋看着这张简陋的地图,心中和那张大明舆图做对比,发现果然一样。
甚至比大明舆图还要详细。
要知道,那张大明舆图,是他派人询问了各国使节,费了大量时间才画出来的。
朱元璋不相信,还有人能画出比这更详细的舆图。
除非那本游记的主人,真的亲自去游历过。
如果这是真的,那银矿……
一想到每年可以开采百万两白银的大银矿,朱元璋难掩心中的激动。
“那银矿在哪里?”
陈景恪根据记忆,在倭国地图上点了两个点。
“一处银矿在这一带,据游记中所言,有两条矿脉相距不超过两里。”
“还有一处是这个岛屿,叫佐渡岛还是什么的。”
“游记上说,这里是倭国流放贵族的地方,上面也有银矿,且疑似有金矿。”
想了想,他又指着吕宋岛,道:
“这里也有银矿和铜矿,只是时间太久了,我记不清具体在哪了。”
朱元璋盯着地图看了许久,才问道:“标儿,你怎么看?”
朱标表情严肃,道:“派人一查便知,顺便再查一查倭国的情况。”
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