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岳含章那若有若无的疯意勃发的怒吼声音。
磅礴的热意与高昂的战意,让岳含章忘记了双臂上隐约传来的痛感。
两道完整的气血之力贯穿周天回环,也已经在刹那间引动气血之力,弥合那些血肉中细密的碰撞伤势。
就像是之前那些强力武夫的临时用药一样,这样的受创与弥合的过程中,岳含章的双臂也在自然的变化中,使得肌纤维更具备韧性。
某种自然而然,恰到好处的韧性。
但是这会儿的岳含章,已经没有注意力来顾及这些身躯上的良性变化。
这会儿,他磅礴战意充斥着的思绪之中,只有眼前的陆庆华。
真是难得的能够让岳含章在武道搏斗中有着酣畅淋漓感觉的对手。
陆庆华的出现实在是过于难能可贵。
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陆庆华走的是一条迥异于寻常武道修士在一重天的路。
他并没有像是如魏夫人指点的那样,搭好框架之后,先走通单一的一项武学,在有了从始至终的经验之后,再相继点亮炉中七星。
他是在曾经一趟拳架之后,能够兼修武学的时候,便遴选着那些尽可能贴近自己形神的秘传武学,并且同一时间,在七种武学门类中有所深耕。
如此的修行道路抉择。
一朝突破武道一重天,这便是即战力最强的一条路。
天才的修行往往是酣畅淋漓的,而陆庆华对于自己的天赋更为自信,他选择了要从一开始就痛快,一直痛快到突破更高境界。
所以很罕见的,别的天才创造的秘传武学,在他的身上竟然有了极致的顺畅与丝滑,那些信手拈来的升阶技巧体现在了方方面面。
如封似闭,固若金汤,进退有据。
这是第一位正面抗衡着蛟形虿指,以升阶技巧应对升阶技巧,以同等水准的力劲相互对撼的同龄武道生!
但是在镜像游走的九掌对击之后,岳含章却反而觉得自己已经占住了胜机。
陆庆华对于自己的认知很准确,他很强。
但他很显然误估了岳含章所掌握的武学底蕴,在岳含章面前,他还不够强!
他无法想象,那怒蛟翻腾的汪洋大海是何等的辽阔,那凝聚着重叠巨浪的海水是近乎于无穷无尽的。
同样的秘传武学的天骄特性,他掌握着,岳含章掌握着更多。
同样的升阶技巧,他掌握着,岳含章也掌握着更多!
而且岳含章清楚的意识到,这些技巧的信手拈来,是源自于陆庆华在这七部武学中的深耕,但这种深耕并未曾做到完全的极致,没有使得秘传武学彻底融入陆庆华的九宫熔炉中去。
那种升阶技巧的密不透风,则更是假象,是七种不同武学占据在不同领域中,所平铺与拼凑成的固若金汤。
事实上,它们并没有在陆庆华的手中完成终极的统合,完成武学上的吸收与炼化。
他可以与岳含章逞一时的快意,但终究无法在汪洋大海中始终维持乘风破浪的姿态。
那海量技击的淹没之下,有些攻伐他能够挡下,但是总有些攻伐,将处于陆庆华武学的盲区,属于七部秘传武学之间的“缝隙”。
这些盲区与缝隙客观存在着,它被岳含章捕捉到了。
那便是这场搏斗的胜机。
于是,当怒吼声落下的刹那间,当岳含章和陆庆华再度以越步挥掌相互碰撞攻伐在一起的时候。
蛟形虿指的极致变化,海量的技巧与经验,以纯粹发乎于武学真髓,发乎于形神本质的方式,被岳含章演绎出来。
那是汪洋大海之中,一道道浪涛层叠涌起的同时,诸蛟翻腾,或者随浪涌趁势攻伐,或者潜于海渊之下蓄势待发,或者一击远遁渺然千里,或者腾云雾隐逸合天地之力而发一击。
那是紫金色光芒明灭流淌下机械脑海的极致轰鸣乐章。
那是三十七部秘传武学完完整整熔于一炉的海纳百川。
那是武学指法最极致的灵动多变。
一击,两击,三击……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岳含章这一浪高过一浪,变化越发繁杂的攻伐之下,原本还在对攻之中走着镜像挪移的两人。
岳含章的步伐越迈越大,他的挪移范围愈发宽阔起来。
而陆庆华的脚步则越发滞涩,越发局限在更为窄小的方寸之间。
体现在技击的层面上,攻伐不再是你来我往,有来有回的态势。
陆庆华开始越发趋于守势。
许多七部秘传武学的升阶技法,开始被他不断的重复运用出来。
这些变化很是明显。
明显到让所有观战席上的武道生都产生了哗然。
毕竟,从武道比赛开始,还没有比陆庆华更为强力的武道生作为参照物。
以前时,他们觉得蛟形武学强大,觉得蛟形武学华丽,觉得蛟形武学的诞生堪称灵感上的奇迹。
但这种认知更多是概念性的,是源于纸面上可查询的对于蛟形武学的记载。
他们的惊叹之处,始终是先蛟形武学,其次才是运用武学的岳含章。
但是直至此刻,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