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第七十六章分地和壮骨药剂
伴随着大宋女性的到来,轰轰烈烈的大分地运动也在义军控制的较为成熟的地区开始了。
金阿生祖辈是东京人,乃擅作木器的匠人,仁宗年间大宋与西夏交战,受得三衙征召作军匠,随军来到西北,后因宋军在西北连番惨败,以致士心沦丧,军籍流落,金阿生的祖父侥幸生还,便便于渭州落了户。
因担心再被军爷们征召入军中作军匠,金阿生的祖父隐了祖传的木器手艺,并未传给金阿生的父亲。
不过金家的祖传手艺却并未失传,因为祖父将技艺隔辈传给了金阿生。
金阿生成年之后,本想攒钱开个木器行,只不等他有所行动,却就被渭州的统制官征召为民夫,发往岐山与义军换了金子。
自此金阿生便来到了申阳界,成为了义军大营中的一名打工人。
在劳作过程中,金阿生的木匠手艺逐渐展现在众人面前,然后被提拔为了修造司加工部的大匠。
修造司是二狗借鉴大宋的工部衙门以及后世的科技研究所,所设立的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部门。
修造司并不负责生产制造,但要为生产制造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
比如修建城池,修造司并不负责指挥劳工,但修造司的匠人要告诉劳工们该怎么修。
金阿生有木匠手艺,虽然手艺有点潮,主要是实操经验比较少,但是理论方面却很出色,毕竟当初祖父可是对他倾囊相授,这在相应的手艺传承中可是极为罕见的。
在传统的手艺传承中,老师傅教徒弟,往往都会留一手,哪怕是父传子也是如此。
这里面不仅仅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私心问题,更涉及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因素。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私心确实是师徒传承中的一大痼疾。
但是这个痼疾却也不是没有它的有利一面。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不管作师傅的如何私心作祟,却都会把那些基础的东西教给徒弟,而这在信息和技术流通性很差的古代来说无疑是最珍贵的。
然后老师傅保留较为高深的技艺,这就逼迫着徒弟不得不去自己摸索自悟,去创新。
如果这个徒弟是个有天赋的,那么他未来一定会青出于蓝。
当然,若是没有甚么天赋的话,那一切就休提了。
后世某些傻缺呜喳喳的喊甚么“创新”,他们懂个锤子创新啊!
有天赋有能力的人搞创新,才叫创新。
没天赋的无能之辈也搞创新,那就是在瞎几把乱搞,纯属浪费生命。有那瞎折腾的功夫,拿点现成的东西模仿一下它不香吗?!
话题扯远了。
金阿生的祖父之所以打破技艺传承的惯例,将些个知识和经验一股脑儿的教给金阿生,原因就在于他怕自己的传承断了代,已经不想着放任金阿生自由生长。
他甚至不等金阿生对这些经验和技艺融会贯通,便而是尽可能的将自己一辈子积累的经验和技艺囫囵吞枣一般的传给金阿生。
而这正是金阿生的手艺虽然有点潮,但是理论方面却高出别人一大截的缘由。
虽然金阿生有一个匠人的梦,但是他却更有一颗农夫的心。
金阿生做梦都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他要在上面种满庄稼,粟米、稻米。麦子都种一些,然后再种点青菜,养一头老牛。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需要先找一个浑家,一个能给他生一窝小崽子的大屁股浑家。
而金阿生在义军中有一个邻居好友,一个姓郑的屠户。
郑屠有一身不错的武艺,世代以宰杀牛羊豕卖肉为生,但到了郑屠年轻时,他却从军做了个兵头,在战场上立了些小功劳。
金阿生前番被渭州统制征召,就是好友郑屠从中撺掇的。
很不幸的是,郑屠并不知道金阿生这批被征召的民夫,注定是要被卖掉换金子的。待他知晓了真相,却也自带着手下一都渭州兵给义军送了人头。
当然对外的说法却是光荣战死,只苦了郑屠留在渭州的妻子和十来岁的半大小子。
郑屠借着出色的屠宰手艺,却也勉强加入了狩猎队。
之所以这么说,乃是郑屠用一己之力拉低了骑将们的武力下限,他的武力在所有的骑将当中绝对算得上垫底的存在。
但是挡不住郑屠操刀剥皮剔肉的手艺真的很好。
说起郑屠加入狩猎队,却是一个颇有趣的小故事。
野兽人皮糙肉厚,浑身恶臭,其血肉更带有一定的腐蚀性。
这些怪物的尸体搁在荒野之中,即便是最饥饿的豺狗都不吃,蚊蝇亦不近。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说,野兽人的尸体天然自带杀菌效果,在自然界中的降解速度非常缓慢,,即便保持水分充足湿润(指不会变成干尸)的情况下,却也需要数年的时间,才会开始腐烂。
当然,来自大宋地界的人们对尸体的处理早有成例。
正常情况下,战场上遗留下来的尸体,人们都是先寻个较为远离水脉的地方挖坑,这样可以保证未来尸体腐烂的时候,不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