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七点半不到,张巧玲、胡桂兰等十个人,已经带着缝纫机在路家集合。
昨天晚上,路远已经把堂屋收拾好,一套竹沙发分成两半,分别搬到两个房间,堂屋就只剩下一张方桌和两张椅子,供他们吃饭用。
苏瑶指导一众军嫂把各自的缝纫机摆放好,等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她才跟她们开了一个简单的入职会议。
“大家早上好!虽然咱们只是一个临时工厂,但还是很开心,大家愿意加入了利群这个大家庭。由于你们是自带设备上班,所以每天除了能得到一份计件工资,还会拿到一毛钱设备补贴。至于多少钱做一件衣服,这取决于做这件衣服的难度和所需耗费的时间,大约五分到四毛。”
“咱最近赶的是年货,都是比较耗时的冬衣,一件最低也会有两毛,绝大部分是三毛甚至四毛。”
昨天苏瑶找她们谈的时候,已经提过工资了,但只是一个大概数,而且大伙听到半分到四毛,刻板印象地认为大多数是半分一毛,可如今听到大部分是三毛一件,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不要说四毛了,就一件三毛,她们每天只要做十件,就有三块钱,一个月无休算下来,就是九十块了。虽然除了工资什么额外的福利都没有,但这钱,都要赶上一个营长一个月的津贴了。
大家已经被说得蠢蠢欲动,巴不得现在马上开工。
胡桂兰甚至直接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苏瑶,咱什么时候能开工呀,我都迫不及待想赚钱了。”
话落,大家都笑了。
“大家别着急,开工最快也得到明天,因为布料还没送过来。”苏瑶说:“我自问给到大家的工资不低,而且是按日结算工钱,但是,我是有要求的。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争执,我先把丑话说在前头。”
“第一,按照咱们利群工厂正式女工以往的经验,刚上岗那几天,因为要熟悉和调整,衣服的返工率还是挺高的。咱们并不是说把衣服做出来就可以拿到工钱,而是要符合咱标准才算把衣服做好。”
“大伙得有这个心理准备,当然,你们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是勤勤恳恳工作和学习的,不用一周时间,你们就能赶上。对于这点,如果有意见的,可以现在就提出离开。”
虽然大家觉得苏瑶很严厉,可句句在理,再说人家现在是做生意不是做慈善,有这种要求也很应该。
大伙都表示没意见,让苏瑶继续说。
“第二,咱这里是工作的地方,不是拉家常更不是搬弄是非的地方,我希望大家上班的时候就认真上班,别弄些有的没的,影响工作效率或者破坏团结。”
苏瑶又陆陆续续说了几点,旨在立规矩,大家对此都没有意见,毕竟她们这是来赚钱,又不是来玩过家家的。
讲完员工要遵守的各项规定之后,苏瑶把一些经常在工作中会犯的错误,提前跟她们说了说,最后才让她们先回去。
等她们走后,苏瑶又马不停蹄地去县城,她得在天黑前,把布料拉回大院,否则明天就不能准时开工了。
布料很多,工厂里的女工都在赶订单,黎小英不能跟她回大院,而林娉婷外出进货,一时间根本没人帮她。
没办法,她最后请水益村的村长帮忙,请了生产队的大娘帮忙,用牛车拉回大院。
由于给的报酬很可观,大娘们干起活来很得劲,三两下就帮她把布料搬到牛车上,最后只留下一位赶牛车的大娘,跟她一块回去。
牛车走得很慢,苏瑶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跟着旁边。一路回去还挺顺利了,直至还差两三公里到大院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大风。
“苏同志,这天怕是要下雨了。”大娘干了一辈子农活,对于看天气已经很有经验,她担忧地说:“可能还没回到你家,这雨已经下了。”
苏瑶一听,不禁担忧起来,只能说:“那咱快点。”
大娘也想快,可拉牛车的牛已经是老牛了,她往它屁股上甩了几下,它还是慢悠悠的。
大娘和苏瑶急得不行,更糟糕的的是,天上已经飘下了小雨
“苏同志,这可咋办呀?”
大娘刚说完,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喇叭声,苏瑶回头一看,就看到吉普车停了下来,紧接着,袁旷林就从驾驶位下来。
“嫂子,需要帮忙吗?”他急匆匆跑到苏瑶面前,看了一眼牛车上的布料,连忙道:“嫂子,这是要拉回大院的,是吗?”
“是的。”苏瑶点点头。
“我帮你拉回去。”袁旷林说着就要把布料往车上搬,苏瑶连忙拉住,“这会不会不太合适?”
“没事的。”袁旷林说:“又不是专门帮你拉,只是顺路拉回去而已。”
听到他这么说,苏瑶也不再犹豫了,因为再耽搁下去,布料真的要全湿了。
三人合力把布料搬上车后箱,最后袁旷林把苏瑶的自行车往上面一扛,就直接带着她回大院。
这雨还真是一阵风,车子刚走到大院门口,雨就已经停了,不过袁旷林还是把车子开到路家门口,并帮她把布料搬回屋内。
傍晚,路远下班回来,苏瑶把这件事跟他说了,他听完之后,只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