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平行板电容,电容量与两板正对面积成正比,面积越大,电容量越大。与两板间距离成反比,距离越小,电容量越大。当然,距离越小,击穿电压可能就越小,所以需要一种特殊的绝缘介质来代替空气来作为电容片之间的电介质。
马教授他们试验了多种材料,终于找到了一种的介质。把电极厚度做到1微米,用掺杂改性的钛酸钡纳米颗粒做电介质,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可以做到19861,耐压能做到557v/微米,厚度做到10微米,比能量密度达402wh/公斤,这是十倍于铅酸电池的比能量密度,但重量和体积却只有铅酸电池的十分之一。这个数据,大概是目前锂电池平均比能量密度的四倍。
如果能够做到更薄,或许这个数字还能够提高。但目前为止,学校实验室的加工水平到了极限,这种钛酸钡介质已经无法做到更薄了。所以,不得不求助于郭泰来。
“加工?没问题!”郭泰来立刻来了兴趣:“材料给我,需要加工到什么面积和厚度?把要求提出来!”
要是别的,郭泰来可能还真帮不上忙,但只是加工的话,郭泰来完全不在话下,只要提要求,郭泰来会尽心尽力的做出来。
材料加工的确是很困难,但是在试验阶段,就只能用这种笨办法。当找到了合适的材料之后,再想方设法的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研究,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基本上所有的科研成果转换都是这个套路,没有捷径。
“如果选择的电介质材料合适的话,可以和化学系那边合作一下,寻找合适的生产方法。”郭泰来提醒道。
其实这是句废话,马教授还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带好材料和加工要求,郭泰来要带到公司那边去加工。离开的时候,郭泰来忽的想起了一个问题,冲着马教授问道:“马老师,这种电介质材料是不是越薄越好?”
“在击穿电压恒定的情况下,当然是越薄越好。”马老师笑着回答道:“这是高中物理知识啊!你不会都忘记了吧?”
“那个,忽然有个想法。”郭泰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走,一起去找韩老师问问。”
见到郭泰来和马教授联袂来找自己,韩院士有些诧异。这是有什么事情吗?
“是这么回事,韩老师。”郭泰来飞快的把这边的情况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然后冲着韩院士问道:“双层石墨烯在某个角度下会表现出超导特性,那么会不会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某种角度下会呈现出绝缘体状态呢?”
韩院士直接愣住了,仔细的开始琢磨起来,好一会之后才有些不确认的说道:“存在这种可能,但还需要试验证实。”
郭泰来也开心了起来,既然有这种可能性,那就投资继续研究呗。再次转向马教授这边的时候,郭泰来也不掩饰自己的开心:“马老师,双层石墨烯,两层碳原子,应该不会有什么材质比这个更薄了吧?”
“不会了!”虽然同是物理系的,但是马教授和韩院士这边还这没有串联起来研究过,一个是石墨烯,一个是超级电容,没想过会有交集啊!可是现在郭泰来这么一个脑子里琢磨的可能性,就把两个人的研究给关联起来了。
从韩院士这里出来,马教授也是一阵的感叹。怪不得都愿意和郭泰来聊天或者一起研究呢,他这个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是这些学术大佬们最喜闻乐见的啊!
“小郭,这个超级电容器,就算是短期内能找到合适的介质做出来,你也得考虑市场前景。”马教授他们是最不愿意郭泰来亏钱的那些人,所以有些话也说的实诚:“没有研发出控制均匀放电的方法之前,恐怕应用前景不是很大,你可得有心理准备啊!”
“充放电这么快的好东西。”郭泰来眼睛眯的都快找不着了:“电磁炮也好,电磁弹射也好,他们发愁的是放电速度不够快吧!”
“呃!”马教授一愣,随即苦笑着自嘲起来:“得,刚刚的话算我没说,我这是做研究做傻了,哈哈哈哈!”
忽然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研究的市场,马教授立刻开心了起来。这样不用担心郭泰来的投资亏本了,可以放心大胆的研究下去了。
回到公司,郭泰来就一头扎进了自己专用的加工工作室当中,开始按照马教授的要求加工这些钛酸钡电介质。
加工要求很简单,其实就是厚度以微米为单位递减,9微米,8微米……一直到1微米,然后分别的进行试验检测。加工难度在于厚度要极其均匀,误差不能太大,就连郭泰来,也得小心翼翼的用纳米机器人组成的极细微的平板来确保厚度变化不大。
马教授只要求做到一微米厚度,但郭泰来琢磨了一番之后,看着材料足够,又按照100纳米为单位递减做了九种百纳米级的厚度,借着又按照10纳米为单位递减,从90纳米一直做到了10纳米,一共做出来二十七种不同规格的电介质样本,小心翼翼的固定好,这才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10纳米和20纳米的厚度因为和加工误差略接近,准确度已经不能算是特别高,但暂时还是可以用来参考。
光是加工这些极薄的电介质,郭泰来就花了整整一天多的时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