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勿心书院>历史军事>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五百四十七章 英年早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四十七章 英年早逝(1 / 3)

趁着外交总长陆徵祥与美国公使芮恩施都在,李谕随即又问道:“陆总长,如果联系到美国资金,在京城开一家医学院及配套的医学院可以吗?”

当着芮恩施的面,陆徵祥只能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欢迎国际上的资金进行教育及卫生方面的投资。”

李谕说:“非常感谢。”

既然要利用洋钱,何不让协和这个项目早点落地哪。

事后,颜福庆和胡美博士在饭店招待李谕,表达感激之情。

席间,李谕说道:“希望两位博士开展一点微生物学研究,我虽然不太懂医学,不过回顾历史就能发现,西医开始发生蜕变只有短短几十年,正好对应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确实,”颜福庆赞同说,“如果没有巴斯德先生以及科赫先生,恐怕整个西洋医学还在研究瘴气。”

胡美说:“记得三十年前霍乱大流行,大部分德国医学权威依旧坚持瘴气理论,抨击研究会上科赫提出的霍乱弧菌致病说。”

胡美说得已经很委婉。

当时这些医学权威甚至当众喝下了霍乱病人的粪水,扬言这股液体就像最纯净的水。

真是没谁了!

同时喝下粪水的权威有20多名,结果无一例外都得了霍乱性腹泻,拉到虚脱。

但他们一个都没有死,所以权威们仍旧认为科赫是错的。

反正西医起步确实晚,全靠微生物学和此后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的发展。

连老外自己都承认:“百姓一直以为医生2400年来在救死扶伤,但他们至少错了2300年。”

按照以前西医的水平,看医生真心不如自己等着痊愈,起码不会被治死。

至于“瘴气”这词,东西方都有,不过早年间的西医是真信。

而中国这边,“瘴气”早就沦落成一个单纯的地域黑贬义词,许多文人被贬到南方,气愤之下就说几句南方遍地瘴气之类的话。

颜福庆说:“今后医学校成立,我们一定按照院士先生建议,专门开设微生物学课程及相关实验室。”

李谕说:“微生物学属于先进学科,最好能从欧美请点教授。”

胡美说:“我会设法联系。”

颜福庆道:“建设医学院配合医院,是主流做法。我也希望能在医学院中完成更多疑难杂症的治疗,甚至可以治疗可怕的冠心病。”

李谕突然想到:“此前我看新闻,圣彼得堡科学院的一篇论文解释了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

胡美诧异道:“李大学士,还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连胆固醇这个词语都能说出!”

“恰巧看到罢了。”李谕笑道。

然后心想,他那个时代估计每个人都知道胆固醇一词,而且冠心病好歹是二十一世纪致死率排名第一的疾病。

但直到今年,俄国科学家才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胆固醇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冠心病。

颜福庆说:“我也读了许多报道,可惜仅仅存在动物模型,深层次的机理仍旧未能研究明白。”

李谕笑道:“弄清楚这个,少说也是一块诺贝尔奖。”

“如此重大的奖项本人不敢痴心妄想,”颜福庆说,“只是经手太多死亡病例后,想要减轻点心理负担。”

此时医生无能为力的情况多了去,但医者仁心,这些医学从业者都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学很吃资源的,培养一个优秀医生并不容易,但越是乱世,越需要医生。

胡美说:“将来李院士出国,可以依靠声望再拉一波教授过来。”

“我肯定会的。”李谕说。

等一战开打,应该更好拉拢。尤其法国学者,他们要是不早点走,就得上战场。

届时他们感谢李谕救命之恩,必然会卖李谕面子,留在中国多教几年。

——

贝尔几人玩得差不多后,下一步就是去上海大同大学讲讲课,然后伊士曼也要在上海开设售卖点,不管是假托洋行还是自己开,基本都要选在上海,以方便辐射南方诸省以及日本国。

吕碧城本想与李谕一同南下,但被李谕婉拒:“现在外面不安全,你暂时留在家里。”

“有危险?”吕碧城神态紧张起来,“现在已经天下太平,能有什么危险?”

李谕只好说:“暗流涌动,太平盛世还早着哪。”

“危险的话我更要与你一起去!”吕碧城坚持道。

李谕笑道:“等你什么时候可以把手枪练到和我一样的命中率后,我就带你。”

“我……”

李谕连忙打断她:“放心吧,我不会有事。”

吕碧城用力握着他的手:“千万要安全,到了上海,立刻发电报。”

“我知道了。”李谕温柔道。

贝尔他们选的时间真是巧,到达上海火车站时,天色已经晚了。

走到火车站候车大厅,李谕看到了宋教仁和黄兴、于右任、廖仲恺一行。

李谕走过去,小声对宋教仁说:“宋先生,这里很危险,有人想要刺杀你。”

宋教仁突然笑道:“怎么你也这么说?”

“也?”李谕纳闷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