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水手们跳帮上船了,郑军的船长命令所有尚可战斗的士兵冲上甲板。双方水手在一片喊杀声中展开了肉搏战,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梁三才船长往后稍稍退了一步,飞快地向两边扫了一眼,见郑军船长还在那里拼死抵抗,立马转身迎了上去。
正扶着“新郑”号舰桥上木质扶手的高璟,甚至都能看见他那把经由戚继光改进后的雁翎刀正闪着寒光。
当郑军船长转过身时,梁三才迅速挺起了雁翎刀,用力地刺了出去,紧接着又刺了第二刀,这两次攻击非常迅猛有力,但从他拿刀不砍而喜欢刺来看,这把高家的制式武器对他来说似乎不是特别顺手。
但他的攻势依然凌厉,高璟清清楚楚地看到他的雁翎刀刀尖刺进那个人的背部,甚至仿佛听见了刀尖和肋骨相撞时发出的声音。
那个在安南人中完全称得上魁梧的船长惨叫起来,声音非常恐怖,然后跌跌撞撞地倒在甲板上。接着他又大叫一声爬了起来,疯狂而绝望地掐住了梁三才的喉咙和胳膊。
接下来的打斗尽管看上去惊心动魄,但大家都卯足了劲拼杀,反而很少有人大叫大喊,除了重重地喘气声和凌乱的脚步声,几乎听不到其他任何声音。
梁三才今年不过三十出头,正是一个男人体力和经验达到完美均衡的年纪,他精巧却毫不花哨地从敌人手中抽出自己的胳膊,把袖子从肩膀到手腕部分都给连带着撕了下来,这让他很是愤怒,残忍地举起雁翎刀,向那些还没断气的敌人,一刀又以刀,或砍或刺,毫不留情,以至于鲜血很快溅了他满身。
接下来的战斗一边倒,见“新郑”号已成功跳帮,大批水手登上了敌舰,“开平”号和“获嘉”号也在对另一艘佛郎机战船凶猛靠近,看他们的打法,实在不像高务实建设作战舰队的思路——远程炮战流。
这是典型的中国沿海历代海盗的战斗风格:四面包抄,跳帮白刃,而目标则是俘获一切!
郑松为他的不懂海军付出了代价:他只知道佛郎机大船虽大,但因为风帆巨大,所以航速很快,却不知道当战斗处于近海、风力不强的时候,这种优势是很难发挥出来的。
在这样的海况下,中式硬帆由于对轻风、微风的利用率更高,而且操控简单快捷,反而更加快速灵活。
而郑松所希望的,让两艘佛郎机大盖伦远程炮火打击、边打便撤的“放风筝”,实际上根本没法操作,不仅是速度上不来,而且京华舰队的数量优势太大了,当新郑号、开平号和获嘉号缠住他们,其余的战舰便很快完成包抄并围了过来,跟着参加跳帮战。
蚁多咬死象,何况不是蚁?
这更像是一个大狼群咬住了两头落单的狮子,任这两头狮子个体实力强大,却也顾头不顾腚,很快便陷入了狼群的汪洋大海。
高家的武装运输舰包打了两艘佛郎机大盖伦,胡老板和李老板他们的那些炮火更少的改装型运输船则对郑家的剩下战船发动攻击。
可笑的是,郑家水师的中流砥柱就是两条大盖伦,其余的战船说是战船,其实比胡老板他们的运输船还有所不如,加上现在郑家水师的两艘主力陷入苦战,眼看着就要完蛋了,这些历来被莫朝水师压着打的家伙哪里还有抵抗的勇气,纷纷调转船头准备跑路。
然而莫朝水师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更清楚这些郑军水师的尿性,早就绕过去围堵在后方了。不多时,走投无路的郑军水师开始一艘艘挂出白旗。
而随着两艘佛郎机大盖伦船上的拼杀声渐渐消失,马江口海战随之完美落幕。
京华舰队以战死一百一十七人,负伤二百零四人的代价,一舰未沉地击败——或者说全歼了郑钧水师!
他们击沉或撞沉了郑军小型战船十三艘,俘获三十九艘,但最大的战果却是俘获了船体基本无伤的两艘佛郎机大盖伦战船!
其实这两艘大盖伦船,是这个时期盖伦船大型化的试验品中的一部分,后来英国海军就嫌这种大盖伦操控差,续航能力虽然不错,但整体航速不够快——远航大风还凑合,但哪有一直吹大风的——于是英国佬又开始建造新型盖伦船,尺寸又缩小了回去。
不过这都不是问题,高务实一直希望搞到西方此时的主力战舰,主要是用于研究西式战船的优势方面,然后用以强化和改进自家的战船设计,倒不是说非西洋船不用。
他一贯的看法都是:西方赢得大航海时代,其实关键并不一定在于船,而在于开拓的精神。
穷则变,变则通。
西方人大航海的内因,主要是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堵塞了传统的中西方商路,所以不得不找新的航路与东方联系,由此才有大航海的出现。而后随着大航海运动带来的巨大利益,开始自然而然地改进船型、升级换代。
实际上,软帆船的劣势是明摆着的,其对全球航线的适应性虽然还算不错,但具体到中国沿海,尤其是南中国海等区域,肯定不如中式硬帆船。高务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