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和卓对大清有不臣之心也不是一日两日了, 当初四格格刚回宫那阵子,乾隆将新疆进上的贡品赐予四格格时,就曾私底下对芃芃说过, 新疆送上的贡品比往年差了一个层次。
如今, 大小和卓与朝廷的矛盾再度升级,终致战争爆发。
前朝的氛围紧张了起来,后宫的氛围自然也跟着紧张了起来。哪怕是以往再喜欢生事的妃嫔, 如今都夹紧了尾巴不敢吭声,生怕会因为扯了乾隆的后腿而被乾隆厌弃。
嘉贵妃、愉妃等有眼色的高位妃嫔开始茹素,以此来祈祷新疆的战事能够顺顺当当的, 舒妃、庆嫔对这二妃的装腔作势虽然感到不以为然,但为了不在人前落于嘉贵妃和愉妃之后, 让人议论说她们不及嘉贵妃和愉妃尽心, 也不得不跟着开始跟着祈祷。
就连怀孕之后日渐轻狂起来的安答应,此时都夹紧了尾巴, 不敢再生事。
说起来,大小和卓与清军的关系, 多少有些农夫与蛇的意思。
大小和卓所在的汗国被称为叶尔羌汗国, 与准噶尔汗国隔着天山南北对峙。1
叶尔羌汗国内部并非铁桶一块,有着黑山派与白山派之分, 两派均声称自己是穆罕默德的后裔, 因为是“圣裔”,故而被称为“和卓”。白山派在与黑山派的战争中渐渐落于下风, 不得不求助于准噶尔汗国,希望能够借准噶尔汗国之力,帮助他们解决老对手。2
一块明晃晃的肥肉,就摆在准噶尔这头饿狼面前, 准噶尔能忍住不去咬?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更何况,肥肉自己还为饿狼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理由,简直是再贴心不过了。
至于这块肥肉希望饿狼不来咬自己,而去吃掉自己的同伴的诉求,则被饿狼明晃晃地忽视了。肥肉只有被吃的份儿,没有提意见或者建议的份儿。怪只能怪肥肉自己太天真,以为饿狼与其有一纸盟约在,就能有什么操守。
白山派原本还只是被黑山派排挤出权利中心,准噶尔汗国派人来了倒好,直接把两派的首领一并囚禁了起来。这会子两派的首领也没空想些有的没的了,先从准噶尔汗国的魔爪中逃出去要紧。
准噶尔汗国强势,原本他们很难找找到机会脱困,但一切在清军介入之后变得不同。清军从准噶尔汗国的手中解救了黑山派与白山派的首领,即大小和卓,并派人接管了准噶尔的地盘。
大小和卓当即便以救命之恩而对朝廷感激涕零,向朝廷表示顺从之意,并自请以自身的影响力来帮助朝廷稳定南疆局势。彼时,朝廷因刚刚平定准噶尔,收编准噶尔需要耗费不少的力气,一时之间无力顾及南疆之事,再加上大小和卓一个说得比一个恳切,朝廷和乾隆也就信了大小和卓的鬼话,真以为朝廷对他们有救命之人,他们就绝对不会背叛朝廷。
在战事刚刚平息的时候,大小和卓对朝廷的确很恭敬,进上的贡品都是最好的,可没多久,许是大小和卓自觉已经重新掌握了对南疆的控制权,加上乾隆和朝廷鞭长莫及,大小和卓又开始故态萌发,对清廷渐渐不恭敬起来,进上的贡品也是一次比一次差。乾隆一旦问起其中的缘由,他们就跟乾隆哭穷,又或是将当初准噶尔怎么欺负他们的事再拿出来跟乾隆卖个惨,好从乾隆那儿博取一些同情心。
若是乾隆能够“大发慈悲”,免了他们几年内的贡品,再给他们送些必要的物资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只可惜,大小和卓精明,乾隆也不是个傻的,他在经过分析和调查之后得出结论,大小和卓不是真穷,而是装的,他们对朝廷有了异心,想要脱离朝廷自立。乾隆虽然不缺钱和物资,但他的物资不可能用来资敌,大小和卓送来“卖惨”的书信,反倒被他给警告了。
非但如此,乾隆还派清军驻扎在了原本准噶尔汗国与叶尔羌汗国的交界处。如此一来,本就对大清不怎么忠心的大小和卓自然更要起反意了。
只是,大清强势,他们势弱,一直找不到一个好机会脱离大清自立。本次的旱灾无疑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
由于乾隆将国内的消息对叶尔羌汗国进行了封锁,大小和卓并不知道大清已经顺利渡过了难关,还以为大清犹自在为灾情之事而发愁呢。此时不反,更待何时?反了反了!
本次被乾隆派去平叛是将领兆惠和阿里衮,除此之外,傅恒也被乾隆派到了准噶尔,以防朝廷在与大小和卓交战之时,准噶尔出什么乱子。除此之外,待叶尔羌汗国平定之后,终归是需要有人留在南疆稳定局势的,傅恒在乾隆心中无疑是极好的人选。
这回,傅恒的长子福灵安以及次子福隆安也得到了乾隆的允许,得以与傅恒一同前往准噶尔。
乾隆一贯喜欢少年英才,傅恒的两个儿子都是他看好的人,何况此次傅恒并不是要去一线战场,在乾隆看来,趁着这个机会让福灵安与福隆安去长长见识也好。
福灵安倒也罢了,好歹已经跟着傅恒上过战场见过血了,也算是个真正的将士了,福隆安却还没有上过战场。既然他日后想要保家卫国,只会纸上谈兵可不行。
谁知,福康安在得知此事后,也闹着要上战场。他向来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