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暮春。
汾县一到春天空气里就飘满柳絮。薄绛穿了一件带有X大标志徽章的西装外套,走在摄影师们的□□短炮中。
“X大积极响应……支教扶贫……田野调查……踏青……”
忍耐。
“X市作协对此表达……在XXX的指导下……”
又是忍耐。
“一年后的成果……”
忍耐不了了。
□□短炮们被撤了下去。指导老师把薄绛拉到一边,问他:“薄绛,你什么态度。”
薄绛有一双极漂亮的凤眼。这双眼睛平日里只见清冷的书卷气,如今抬起来却是气势逼人:“你们没告诉我来这里是为了干这事。”
没告诉他这里会有记者。
没告诉他这里会有“支教”。
没告诉他这所谓的名校支教居然是一场时长仅七天的面子工程。
七天时间,发发文具盒,发发小书包。每天抽两个小时时间,给孩子们弹个琴、画个画,讲讲法国文学,朗读莎士比亚诗歌。
讲法国文学。
对这些脸蛋脏兮兮的、就连饭都吃不饱的学生吗。为了突出一个“对比”,带队领导指示,合照时,那些孩子连脸都不能擦。
就要突出一个“原汁原味”的乡村环境。
美其名曰“拓宽视野”。
因此,他们非得把他这个“明星学生”软磨硬泡、连哄带骗地带过来配合拍摄。无他,又是满分高考状元,又是美貌才子,又是网络上热度最高的“正派”网红。
还有比薄绛更合适的人选吗?
指导老师说:“薄绛,没有哪个同学表现得像你这样,你说说你有哪里不满意?学校基金会给了你们最多的资源和最大的支持。基金会的老师们知道这里条件不好,就专门给你们修了新的浴室;知道这里饭菜不好,还专门给你们雇了厨子带过来。”
你们吃学校雇的厨子做的饭,村里的孩子们回去吃他们自己的饭。
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薄绛:“你们没有说我来这里是为了做这种事。我来X大,是来念书的,不是来给你们当宣传工具的。”
指导老师说:“薄绛,你是学生会的一员,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X大,不要任性。我懂了,你是富家子弟,是不是觉得这里的条件太差,才用这些理由搪塞?确实,这里没有Wifi,也不是二十四小时供应热水……”
不是。
不是。
薄绛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转头看向汾县经过开垦的田野。春天的田野并不是翠绿的,而是想一滩滩被搅开的黄泥。
黄泥之中有细微的生命在成长。
他十四岁时穿进了这具身体。十六岁时,参加高考,满分。于是被录取进最好的几所学府之一。尽管薄家的子弟大多能依靠家中关系去各类名校,但薄绛却突出得万众瞩目。薄家为此摆了一场盛大的升学宴,学界、艺术界名流荟萃。薄家老家主颤巍巍地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薄绛是不世出之才。”
“X大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你会在那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老人说。
那是薄绛第一次对此世间有归属感。
在薄绛生存的年代,知识往往被贵族阶级垄断。可如今这些名为大学的机构只收取低价的学费,却将高等教育无私地奉献给每一名学子。千万人于是拥有了获得知识的能力。
大学应是至高至纯之地。
薄绛在填报志愿之前接到了来自无数高校的电话,最终他选择了X大。他知道会有许多老教授对他的学识不以为然。但薄绛并不畏惧。
或许他也可以耐心地与他们探讨学术、分享自己的见闻……就像曾经,他立于朝堂之上与那些儒生对话。
直到他一进校就被拉进了学生会,拉进了各种组织,拉进了各种演讲比赛,各种以沽名钓誉为目的的“荣誉活动”。
原来比赛的优胜者,是可以内定的。
原来收他为徒的老教授,是为了以他的名气为筹码,来让自己成为学术明星。
原来在行业内“德高望重”的学术前辈面前,“权威”远比真相重要。历史在他们手中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要能满足某种引用目的,小姑娘被打扮成什么样都可以。
甚至在他们眼中,薄绛也不能做一个“普通的学生”。他能发挥承载的作用太多。所有人都乐于看他成为一个“天才”,就像这次,他也被搬来了这里。
再加上公司的事务要求,薄绛几乎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接触这个世界的机会。
或者说这也是他们所期待的。公司和学校都认为,薄绛身上那种原汁原味的古风气质非常珍贵。
需要隔离冷藏、小心保管。
后来他在图书馆里翻到一本书。薄绛很少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但这次他鬼使神差地在午后的阳光下翻开了它。书中主角生活在一个近似乌托邦的世界里。他的生活里没有痛苦,因为人们不被允许抱怨。主角是这个世界中的佼佼者。他热爱学习,专心念书,为了证明一个书中的定理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最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这个世界的大学中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