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勿心书院>其他类型>轮回之修魂2> 第 132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32 章(1 / 3)

贾家对新皇的垂青很是兴奋,这一次,不但贾元春封了妃,连贾政也跟着升了官。这对贾家来说,是难得的大喜事。贾赦是无徳纨绔,贾政虽性子端方却不擅长庶务,在工部多年也未升过官。贾珍倒是擅长钻营,可惜不知道贾敬犯了贵人什么忌讳不得不出家避祸,连累得贾珍也没有钻营出一官半职。

现在难得贾家出了个高位嫔妃,连带着贾政也跟着升了官,换了部门,贾家人难免觉得,贾家的衰落已经是到头了,现在随着贤德妃的出现,贾家又要再一次兴旺发达起来了。这一次受惠的还仅是贤德妃之父,等将来贤德妃地位稳固,再为皇上生下皇子公主,那么贤德妃的娘家贾家人被提拔也是早晚的事。

一般来说,这种想法是没什么大错误的。

宫中的低位嫔妃地位并不稳固,在后宫争斗中很可能失宠丢命,大家族也不可能把全族的希望寄托在低位妃嫔身上。

但是高位妃嫔又不一样。

皇后是一国之母,且不提。贵妃及以下的四妃,在宫中绝对算是有地位了,各个都是一宫主位,管理一座宫殿,几乎各个都有儿女,哪怕年老不再受宠也有底气,地位轻易不可动摇。

贾元春封了贤德妃,立马就是一宫主位,地位仅在皇后和贵妃之下。除了暂时没个孩子,贤德妃可以说是权势宠爱都不缺了。

在这种情况下,也难怪贾家会视贾元春封妃为家族再次兴盛之预兆。

但作为局外人的林如海对此很有些疑虑。哪怕皇帝和太上皇还没有明面上撕破脸,但他们之间的权力之争也是实打实的。争斗了这么多年,没道理皇帝这个时候忽然给太上皇面子,特意提拔了太上皇的心腹旧臣贾家呀。

这些年林如海夹在二皇之间,像是夹心饼干一样,基本上是两面受气。

太上皇是气林如海不理他的吩咐,不给甄家面子,一度想对这个“背叛”了他的心腹下狠手。可是林如海除了卡着甄家,严格的处理盐政上的事之外,并未去投靠新皇,也算不得背主。太上皇也担心处置了林如海,令他其他的心腹心寒,所以就放过了林如海。既不处置他,当然,也不会再提拔他,给他任何好处。

而新皇呢,因为对太上皇的不信任,对所有的太上皇心腹旧臣都是充满了偏见和怀疑的。

也就是他登上皇位后还要受到太上皇的掣肘,否则他早就对这些太上皇旧臣下手了。

也就是太上皇还活着,让新皇不能为所欲为,否则林如海他们恐怕早就丢官去职,甚至还有可能落罪了。

而现在,新皇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不再只是当年那个因为义忠亲王之死而暗恨太上皇的皇子了,不再只是当年那个看不惯朝政现状一心期望改革的愤青了,也不再因为怨恨太上皇连带着迁怒太上皇的旧臣,觉得他们全都是贪官污吏了。

也幸好有这十年的时间来缓冲,让皇帝有耐心一一去分辨朝廷中的臣子,有哪些是一定需要处置的,有哪些是还可以一用的。

这也算是林家的幸事。

像是在雍正和乾隆朝,乾隆一登基就对雍正的心腹众臣李卫弃之不用。其实李卫做官并无什么劣迹,也没有让乾隆皇帝拿到什么把柄。可乾隆皇帝就是看他不顺眼,就是不想用他,那李卫也只能憋屈的被闲置到死了——在封建王朝中,皇帝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如果当初太上皇没了,那么皇帝在怀疑和迁怒之下,一定会处置甄家,还会派他的自己人清查江南这些官员。

哪怕是林如海这种谨慎做官的人,也不是不怕查的,因为他的确在太上皇的授意下,给甄家行过方便。这种事既无明旨,也无人可以作证,论起来,只能算是林如海的过失了。皇帝想要清算的话,林如海当时就可能丢官去职甚至问罪。

好在是太上皇还在位,让皇帝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事,让皇帝需要耐心谨慎的争权夺利,让皇帝更看重每一个可用之人,在这种情况下,在江南的如林如海这样比较有操守的几个官员,也算是入了皇帝的眼里了。

总之,这好不好的,都靠同行衬托,林如海这里也是如此——在江南要不是有一些只听太上皇吩咐,专门和皇帝的人作对的官员,也不会衬托出林如海他们这几个官员的奉公值守来。

总之,在太上皇懒得处置林如海他们,新皇那里有主要矛盾,基本上对他们是忽略的态度的情况下,林如海他们几个这官做得还算是安逸。

林如海是三品官员,每隔几年要入京述职,也算是比较了解皇帝的性格了。不像贾家,哪怕居住在京城,因为家族中没有能够接触到皇帝的官员,对于皇帝的性子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的。

皇帝是个十分务实的人,同时,他也不那么看重脸面。或者说,如果必须选择的话,他是个要里子不要面子的人,更看重实惠,不看重表面的光鲜。

这简直和太上皇是截然相反,在太上皇那里,面子是大过天的。所以在太上皇那里,凡是高位妃嫔都是不会轻易册封的,册封之后,也轻易动摇不得。这些高位妃嫔的娘家人跟着收益,也是常事。即便她们年纪大了之后失了宠,可地位在那里摆着,依然对娘家的子侄有无数的助益。

贾家以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