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的时候, 国家正式恢复高考,胡文和李丽都报名参加了这次高考。
胡文的岳父岳母也很支持他们,认为他们有上进心。
社会上有多少年轻人,因为有了有编制的正式工作,就像捧到了一辈子都不会砸掉的铁饭碗, 就满足于此了,就不会有更高的追求了。
但李家人并不这么看, 他们鼓励自己的子女追求上进, 取得更大的成就。除了鼓励, 他们还把胡微接到了身边照顾,让胡文夫妻两个能够专心复习。
胡青才高二, 他要明年才能参加高考, 不过他也对这次高考很关心, 还特意请教了胡文, 然后按照二哥的指导给下河村的陆瑶准备了一份内容很丰富的复习资料。
知青院里因为高考的事情总是闹哄哄的,知青当中有人撕掉别人的复习资料, 蹭别人的课本不还,甚至高谈阔论打扰别人复习, 什么破事都能发生。有些人已经闹矛盾到撕破脸的程度了。
胡青就和父母说好了,让陆瑶暂时住进了胡家,就在胡家复习功课。
考虑到如果陆瑶能考上大学, 将来就绝不会拖累胡青了,胡爸和胡妈此时当然愿意为儿子的女朋友提供便利的。
好在村里人人都知道胡青在和陆瑶谈恋爱,而胡青本人平时住校并不回家, 因此陆瑶住进了胡家后也没有人传什么不好听的闲话。
也许上一世陆瑶没能报名参加高考真是有人在背后阻挠,至少这次陆瑶报名成功了。如果陆瑶能考上大学,还会比胡青早一届毕业。
高考通知书陆续的到来,胡文,李丽和陆瑶都顺利的考上了大学。
胡文和李丽去的是京市,胡文上的是国内的顶尖学府,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李丽则进了医科大学学医。
胡文的专业是自己选择的,他有知识树,有超出当前水平的领先知识,选择这个专业也是想在这个时代能够做点什么。
而李丽的专业则是胡文的岳父岳母选的,原本国家重开高考就优先录取医科生和师范生,李丽的父母也觉得女孩子当老师或者当医生比较稳妥靠谱,一辈子都会有饭吃,不怕社会又发生什么变化。
而陆瑶在和胡青商量过后,报考了剧情中胡青考进的那所省城的师范大学,看来是打算将来和胡青做校友了。
在离开家去京市上学之前,胡文还有许多事需要安排。
家中的父母还身体健康,没有老迈,因此去读书这几年的时间倒不用担心他们的生活。
不过小闺女才一岁半,暂时不能带去京市,也只好先托付给岳父母了。
还有工作的事情,胡文已经和李丽沟通过了,她对胡文想把工作转让给胡武的事情也没有意见。甚至她自己的工作,家里这边的亲戚也并不需要,可以一并转让给大嫂张红。只是张红文化水平不高,以后恐怕不能留在厂委做文秘,而是要下车间,做一名流水线工人了。
胡武虽然不爱读书,但是能有进城当工人的机会,他怎么会不乐意?在这个时代的观念里,有编制的工作就是铁饭碗,那是退休之后都可以传给子女的。
虽然胡文知道并非如此,可是相比于胡武一直留在下河村种田,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胡文还是更愿意让这个哥哥进入城市中,不说开阔眼界吧,至少对侄子们的成长教育是有利的。至于今后事情如何发展,胡武和嫂子会不会赶上下岗潮,那就将来再说了。就算将来他们下岗了,他也可以资助大哥在家乡做点小生意,比如开个超市什么的。
胡家一家人都很开心,胡爸更是高兴的红光满面的,二儿子成了大学生,连最老实孝顺的大儿子都能成为县城的工人,他觉得现在的生活简直太美好了。
乡下人看重长子,一般年纪大了之后,也多是跟着长子生活和养老。而他们家的大儿子胡武又能干,又孝顺,原本就没有让胡爸胡妈有什么不顺心的地方。就算胡武没有两个弟弟那么有出息,可是在农家,胡文和胡青那样的才是特例,而像胡武这种老实会种地的才是主流。所以胡爸胡妈可从来没有对胡武有过什么不满。
现在托二儿子的福,胡武也有机会去县城做工人,那简直就是天大的意外之喜了。
全家人都很开心,张红却偷偷的瞄了几眼胡青,发现他确实是真的高兴,并没有因为胡文把工作给了胡武,没有给他而生气。也终于放下了对这个小叔子的小心结。觉得胡青懒是懒了点儿,至少对胡武这个哥哥没有坏心。也没有那种要把好处都扒拉到自己怀里的心思。
张红十分的感激胡文和李丽夫妻俩,不过这个时代的人都比较含蓄,所以张红说不出什么好听的话,只是把这份感激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其实胡文预先和胡青谈过,胡青也说他要考大学,而这份工作给胡武这个大哥最合适。胡文可不想因为一份工作,闹出什么兄弟矛盾。因此就算是他事先已经决定要把工作转让给大哥胡武,他也不会不先和另一个兄弟胡青通个气。
胡家三个儿子虽然各自性情都不相同,但是从小和睦,也的确不会为了这些利益闹出不和来。胡武和胡文看着幼弟从一个瘦弱的小宝宝长大的,对他是很有感情的。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