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的,兀良哈和大明打仗,打着打着,竟然给大明打工了。
军报送到内阁。
“俞山是懂政治的。”
李贤对俞山的做法很满意:“战争,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朋友。”
“审时度势,善用身边的一切,才是名将。”
“岱钦强势,强吞察哈尔部,他早晚会死在察哈尔部人的身上,也许在掳掠野人,就会死。”
但这都是小事了,大明打完这场仗,暂时不会动兵了。
吉林预计景泰十八年底,初步建成,完全建成,恐怕需要等到景泰二十三年。
到了景泰十八年后,才能开发黑龙江。
而这里面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农科院杂交的耐寒水稻,亩产如何,若亩产低,那建设黑龙江就没意思了,若亩产高,建设黑龙江立刻提上日程。
转眼到了景泰十五年年底。
这两年,大明取得了显著成绩。
除西南各省外,各省都建设了一条沥青主干路,形成了从两京,延伸到全国各地的高速路。
陕西到四川的路,已经在修,但开凿难度太大,需要再等一年。
四川到重庆,却修通了一条沥青路。
从沈阳,能坐马车走沥青驰道,一路走到广州。
预计景泰十八年,内地诸省,都能有一条沥青路,全国都能连在一起了。
沥青路是区别驰道的,驰道之外,再多修的一条路。
随着盐政清理完毕,食用盐的价格暴跌。
酸菜、咸肉、咸鸭蛋进入寻常百姓家。
而宫中又传出耗油、味精、十三香等调味品,各派菜系,在创新中融合、二创、碰撞,又走向融合。
随着棕榈树、橄榄树的大规模栽种和培植,棕榈油和橄榄油,已经成为民间重要的油料。
尤其是棕榈树,棕榈树原产地就是华夏,取棕榈油,从先秦时便有了。
但是,大明人多地少,棕榈树并没有大规模培植、栽种。
如今交益之地,砍伐了大量热带雨林,取而代之的就是橄榄树、棕榈树、茶树等等。
随着吉林大规模垦殖,景泰十四年,大豆在吉林第一年丰收,豆油食用,豆渣喂牲口,牲口也茁壮成长。
油料的价格也在随之下降,百姓家中也能经常吃到油了。
今年北方旱情得到有效遏制,蝗灾也被地里的鸭子压制,算是个丰收的好年头。
而草原上的牛羊丰收。
景泰十五年,是天下百姓日子过得最好的一年。
原因有三个:其一是征兵,减轻了内地家庭负担,这些人送去南北垦殖新地;其二是朝廷有效预判灾难,并提前做好了预防;其三,奴隶的大规模引入。
景泰十五年,大明引入奴隶近千万人。
这些奴隶进入铁厂、油厂、煤场、矿场、盐场,在治水、修路、垦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甚至有些还被卖入了百姓家。
家中有个活牲口,小日子肯定过得更好。
比如说,治水司,黄河已经治理到了山西,山西是形胜之地,工程极难修建,而死在上面的奴隶,高达120万。
全国各地都在治水,搞灌溉工程,用水泥铁筋修筑堤坝,死在上面的总奴隶达到了二百万。
比如三峡,修筑堤坝就死了五十多万人啊。
修江西、福建沥青路,死得不计其数。
在工地干活的百姓,都不想要工钱,就想领个奴隶回家当地主老爷。
倒是可以给,问题是怎么领回去啊。
奴隶跑了,可是大事。
中枢贴出告示,愿意移民边疆省份的,分房分地外,额外分两个奴隶。
响应者有,但不多。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家里能吃一口饱饭,都不想离开家乡。
大明如火如荼的建设,治水司仅景泰十五年,就用了九百万,和之前说好的五百万,超出一倍。
当时说的是银子,现在是银币,中间还有差价呢。
但皇帝要速度,愿意多花钱。
在暹罗,漫长的雨季已经结束。
而五十万联军,把巴塞河以西的土地,祸害成了一片废墟,也有野心家想往东打,但都被于谦打回去了。
诞生了三个大军阀,彼此混战,战火烧到了阿瓦。
大城以南,包括满刺加,全都在大明疆土范围内。
郭登回京和常德大婚后,大城便交给李震主持,已经改为汴京,汴京以西,和勃固连接,大明的开疆拓土不得不画上休止符。
现在就是建设期。
于谦乐得在新扬州、新荆州带着百姓建设新地,一边建设,一边开宗立派,给学生们讲解战略战术,优哉游哉。
他之前就担心皇帝会继续扩张,给皇帝上了几道奏疏,幸好朝臣拉住了野马似的皇帝,按下休止符。
大明必须快速消化现有的疆土。
还要让移过来的百姓产生家乡的感觉,让他们在这些地方生儿育女,也就有了家,也就有了根儿。
等把新占之地,变成了大明核心地带,再继续开拓,反正地盘就在这,跑不掉的。
倒是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