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除了她的武力与传奇经历,能被璃月人如此推崇,自然也少不了她重情重义,一诺千金的品德。
至于免费赠送的安装映影与播放调整,说白了不过是售后服务,又能值几个钱呢?映影对于璃月而言完全是新鲜玩意儿,除了她的青木报内,短期也很难找到会琢磨映影机的其他人。
那么兜兜转转,这份工作可能最后还免不了落在报社头上,与其等对方焦头烂额,不如主动一步到位,帮着解决了烦恼。
钱真不值几个,但这种贴心的服务态度,听着就让人舒坦。
另外由于短片素材是出自《21次》,几位商家打广告的过程,也是替《21次》宣传的过程。
热度互相蹭蹭,那不就来了吗?
到这里,按玛琳达来看,废片的二次利用已经结束了,赢到这种份上,她也总算能明白为何对方只来璃月几年却攒下偌大家业的同时,也积累了无数人脉。
光这一件事中,她就给多少人带去了利益?——自己只是给了些可有可无的废片,却得到了一笔巨款,还有映影的宣传;新人导演得到了练手机会和工作反馈,以及接下来的订单;商户们有了量身定制的广告服务……
至于苍木本人,更是完完全全的得利者,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她本人所获得的金钱,还是在众人心中树立起的合作形象,都是一笔宝贵的存在。
能将众多资源整合交换,并且让大家都满意,本身就是一种无往不利的能力了。
但苍木告诉她,还没完。
废片里能剪辑的都剪了,剩下那些不能剪出故事的胶卷,按理来说该扔了,但洗都洗了,便从中选出构图不错的,充当报纸或杂志的文章配图。
抑或是留下,预备今后《21次》发售,便能当做稀有周边贩卖或是赠送给观众。
还是那句话,东西不值钱,但观众得到了好心情啊!
好心情可是无价的。
玛琳达听到这儿,已经完全麻木了,她一向自诩为一位“成熟的商业导演”,也对电影盈利方面多有心得,直到今天遇上苍木,才恍然警觉从前的自己竟然空拥宝山而不自知。
到现在她已经完全放弃了学上两招的想法了,转而思考新的念头——苍木主编是个高产的作家,既然如此,她的其他书籍肯定也会映影化,要是能和她长期合作……
而玛琳达不知道的是,当她产生这种想法时,就意味着,她也进入了苍木明晃晃的圈套了。
同样都是想要招揽的导演,玛琳达和阿尔邦又不同,阿尔邦拍纪录片,多愁善感,心思敏锐,于是苍木扮演一个具有知遇之恩的伯乐角色,在合作之后,让他的才华被世人发现,从而才更显得自己这个挖掘者的存在是多么宝贵,后续再合作,阿尔邦必然义不容辞。
玛琳达拍商业片,以利润为重,那就要让她看到自己的吸金能力,不但能拍赚钱的电影,连电影方方面面都有利可图,看到合作的前景,她自然心服口服,才能主动来找苍木合作。
嗯……如果她这次没有举动的话,苍木其实还准备了别的招数,比如说让她看到写了一半大纲却断在关键处的新剧本策划,比如说看到下一次预备邀请合作的导演是她的死对头……
总而言之,一定要让对方意识到有利可图的同时,产生紧迫感,以此主动前来合作。
并且以上,都必须是“对方自己意识到的念头”,绝非有人刻意引诱,本人才会深信不疑,坚决执行。
而合作的主动权,自然而然到了苍木手中。
这个方法当真老套,却非常无往不利。
不过看玛琳达现今的反应,那几个后续招数都没有必要了,倒是一直以来的杀手锏,能向其展露。
说白了,在解决成本问题后,玛琳达最担心的盈利问题只剩下一个,场地分成。
其他六国不同于枫丹,映影对其而言都是一种新鲜玩意,六国内完全没有像模像样的电影院,连璃月影视城内的大剧院,其实也是兼做戏台和影院两种用途的。
甚至听说须弥本就崇尚理性,抵制艺术,要在这儿找到合适的影院谈何容易呢?在枫丹尚且要给影院50%的分成,在困难重重的须弥只会更多,所以哪怕成本压缩,最后的盈利岂不是还要划分一大部分?
苍木主编会如何应对这笔支出呢?
玛琳达想,她大概想出奇妙的点子,将支出尽力压缩,以此盈利。
却不料,苍木的回答出乎意料——
“分成?什么,难道不应该是他们给我钱吗?”苍木困惑道:“买票进场难道不是枫丹的盈利方式吗?”
“的确是这样没错。但须弥境内就没有电影院啊!就算您和酒馆什么达成合作,对方肯定会提价!”玛琳达震惊于她的轻率。
苍木同样震惊于她的思维固化:“酒馆?那种地方一次才能看多少人?我们要搞露天放映,才能一次性容纳最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