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秦轩为统兵主将,就是让其在军中历练一两个月,对秦军也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就是为了镀金,增加在军中的威望。 毕竟,扶苏仁厚的名声已经传扬天下。 这其中除了有儒家大力宣扬的功劳外,也有皇帝在暗中推波助澜的结果。 当老子的,肯定要一碗水端平。 既然之前已经帮扶苏传扬了名声,现在自然要为默认的继承人造势咯! 大秦以武力统一天下,军中的威望,可比民间的声望更有用。 等到将来坐稳了帝位,再慢慢收服民心就是了。 嬴政当初培养扶苏的时候,常教导兄弟友爱。 即便将来当了皇帝,作为长兄也好厚待弟弟妹妹们,切不可兄弟相残。 作为帝王,竭力控制儿子们不会因为争夺太子之位而相残。 毕竟,无论是秦国还是以往的六国,为了争夺王位相互残杀的事情数不胜数。 尤其是赵国为最! 所以,在有意立扶苏为继承人的时候,仁厚的声望和大儒的支持,就是为继位做铺垫。 但是,现在决定更换另一个儿子为继承人。 扶苏在民间和天下文士中的声望,就成了莫大威胁。 以眼前这个儿子的手段,为了消除威胁将扶苏给偷偷弄死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嬴政是不会因为有这个苗头就改变主意的。 做皇帝不能过于心慈手软,该杀的时候就要杀,才能保持皇权的威严。 扶苏就是性子太仁慈迂腐,才不被讨喜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儿子在军中也建立起威望。 将来在掌控了秦军坐稳帝位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忌惮扶苏的名声而暗中下手了。 始皇帝对外是铁血手腕,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很上心的。 毕竟,虎毒还不食子呢! 要不然,也不会时常教导扶苏要兄弟友爱了。 翌日 始皇帝在朝堂之上下诏令秦轩率领十万大军驰援上郡,总领十五万大军征讨匈奴,封护国上将军! 蒙恬和王离为副将,协助军务! 一纸诏令下达,在朝堂引发了轩然大波! 尤其是以大将军嬴成为首的宗室,更是心生不满到了极致。 堂堂灭六国的大功臣,大将军竟然被晾在一旁不用。 能不气么! 当年,宗室为了争夺权力可是大闹了一场,把外客全部驱逐。 连丞相李斯,也遭到了驱逐。 奈何没有能力管理大秦事务,才重新把外客请了回来。 尽管没有能力,但不代表宗室就不贪图权力! 王离和蒙恬都是忠于大秦的将门世家,封为副将倒是合情合理。 但启用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子,他何德何能配得上!? 换了几个月前,恐怕还真有不少人跳出来加以反对。 不过随着皇权的加强,连战功赫赫又是宗族之首的嬴傒和赢成也只能徒生无奈。 朝堂上的博士被清空,剩下的文官就更不敢违抗皇帝旨意了。 更何况,文官之首的李斯和武将之首的武成侯王翦都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其他人就更不敢聒噪了。 秦轩听到被封上将军时也被吓了一大跳! 幸亏上将军只是战时的临时职务,等到大战结束后就会交出兵权,才硬着头皮接下来。 心里暗暗嘀咕:千古一帝金口玉言,封侯拜相也是一句话的时,只是一个临时职务就更没难度了。 只是心底不免疑惑,皇帝为什么会如此信赖自己? 难道,真是因为主角光环的光辉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怀着心底的疑惑,接过了虎符,回家做起了明日出征的准备。 尤其是皇帝最后一句只要立军功就升爵的承诺下,积极性被彻底调动了起来。 爵位越高,将来外放成为一方封疆大吏的机会就越大! 有了自己的地盘,才能蒙头发展。 万一将来天下大乱,说不准还能分一杯羹不是? …… 翌日 秦轩披上了黑甲,整个人显得更加英气勃发。 “少爷,您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保重身体,晚上冷了要加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