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勿心书院>武侠修真>史册> 第501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1集(1 / 2)

信仰:

五彩经幡

无论是山边路旁,还是房顶门前,不丹各地随处可见一片片迎风招展的五彩旗,场面蔚为大观,古朴中透出几分神秘和怪谲。当地人说,国民信奉藏传佛教,这些五彩旗其实是印着经文的经幡。以前,这种长三尺、宽1尺的经幡上都印有“嗡、嘛、呢、叭、咪、哞”六字箴言和龙、虎等图案,旗子的边沿为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象征蓝天、白云、火焰、绿水和土地,代表了宇宙的“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空。

人们为了方便,不丹当地的大部分经幡干脆做成五彩旗,不印图案和文字。每到喜庆生辰、逢年过节甚至乔迁新居时,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挂经幡,以祈求神灵的庇佑。有趣的是,不丹人经常把经文塞进木桶里,让其顺水飘流。在当地人看来,木桶因水流而动,也是自己向神诵经的一种方式。

服饰

走在不丹首都廷布的街头,能看到不丹女子身穿齐脚踝的“基拉”裙;男子都宽衣肥袖,上身穿着名为“果”的传统长袍,挽着雪白整齐的袖口,下着齐膝裙和长筒袜。据当地人说,肥大的衣袖可兼作口袋,把东西往衣袖里一塞,用手捏住袖口,里面的东西就不会掉出来。男子的服装上既没有扣子,也没有兜,只靠一根宽腰带束紧衣服,因此形成了不丹男子“开阔的胸怀”,袖子里装不下的东西可以放在怀里。成年人将身上带的“零碎”都堆在怀里。学生上学不用背书包,所有文具和书本都揣在怀里,衣服鼓鼓囊囊的。

语言

宗卡语和英语为官方用语,尼泊尔族人讲尼泊尔语。

不丹的语言十分丰富。由于地形复杂,长期交通不便,加之社会经济文化落后,民间交往较少,因此不丹语言的地方性差异很大,方言十分普遍。在全国流行18种以上的方言中,仅不丹东部地区就有11种方言。现在广泛使用的主要语言有4种:宗卡语(Dzonkha)、夏却普语(Sharchop)、洛昌语(Lhotsa)和英语。不丹皇家政府于1986年把\"宗卡语\"作为国语,并在全国推广使用,彻底解决国人间相互交往的语言障碍。英语为不丹的官方语言,只有国家高级公务员和军队高级官员使用,主要用于对外交往。不丹有条件的学校都教授英语。洛昌语的前身是尼泊尔语,主要由居住在不丹南部的尼泊尔人后裔和移民使用,使用人数约占不丹总人口的30%。夏却普语又称昌拉语(),同时还称东部语,主要在不丹东部地区的扎西岗、隆子、佩玛加泽尔等宗使用。除上述4种主要语言之外,不丹还有两种使用较广的地方语言,一是纳龙语(Nalon),二是布姆塘语(Butan)。

习俗:

着装风俗

不丹男子传统服饰为斜开襟的挽襟半长外套,称为“果”(Gho),腰间扎一布带,夏天可着短裤。衣料一般为棉布,高级的为毛料。足下着长靴或皮鞋,长筒袜。女子为紧身长袍,多为黑色,称为“几拉”(Kira或Kera)。男女在正式场合均着披肩,但披肩颜色、样式根据地位不同有严格区别:国王和寺院大主持(堪布)为黄色;政府部长和中央寺院四大法师为桔色;皇家顾问委员会及法院代表为蓝色,无穗;政府官员为红色,无穗;一般公民为白色,两头带穗。

丧葬习俗

不丹人相信生死轮回,在葬礼上耗资巨大,举行多项仪式以求逝者能有更好的来世。在逝者去世后第7、14、21和49天分别举行仪式,并由占星师卜算挑选吉日火化尸体。逝者离世后的3年,每年逝世纪念日都要以逝者名义竖起经幡,举行仪式。逝者亲友携带酒、大米或其他物品前来参加仪式。

饮食习俗

不丹人在吃饭、喝酒、喝茶之前,需将少许食物、茶酒向空中抛洒,以此供养上师三宝;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不丹人好饮用低度酒,该国法定饮酒年龄是18岁以上。除周二(禁酒日)外,酒吧都有酒供应。宴请宾客时,先上茶或酒并进行交谈。用餐期间一般不说话,餐后客人旋即告辞,不再逗留。依照宗教习惯,喇嘛忌烟酒,但可食荤。许多不丹人随身携带槟榔,与他人分享槟榔是友好的表示。

禁忌

习俗禁忌

不丹人杀猪当天不能吃肉;若家人出远门,当天不能扫地,家中人生病,要在门口插树枝,禁止外人进屋;家中若死了人,一年内死者家属不能唱歌跳舞,不能杀鸡宰猪,不能打猎,不能婚嫁。不丹狩猎者信奉:不能将野兽头角抛置山野,或者赠送他人,要把野兽头角挂在灶壁上,外人不得触摸。猎人的狩猎工具不得借给外人等。不丹人认为头是人体最神圣的部分,请勿触摸不丹人头部。不丹人认为脚最低贱,请勿将脚伸到别人面前,更不能跷二郎腿。

政府禁忌

不丹政府尽力保持国内的文化和传统,因此游客购买不被批准的宗教文物和古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