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洋》比起来,它只能算个零头。
所以,没的说的,所有人的关注点全跑《郑和下西洋》身上去了。
反而《黑客帝国》这部片子却无人问津。
《有史以来最大投资》
《太平洋大动作,投资上亿美金》
《成功起飞,失败则一蹶不振,太平洋新片如果失败,将在未来几年再无机会制作大片》
……
大量新闻报道都是关于《郑和下西洋》。
这部片子风头之盛,直接压下了成龙最近在全球大卖的《尖峰时刻》,甚至压下了亚洲电视盛典的热度,成为了今年华语娱乐圈最大的新闻。
嘉禾。
邹文怀与何冠昌相对而坐。
已经很少插手嘉禾事务的邹文怀放下手中报纸,看向何冠昌。
“你对此事怎么看?”
何冠昌扫了一眼报纸,轻笑一声,“到底是年轻人,见不得利益,成功几次就没边了,以为次次都会成功。
1.2亿美金的投资,哪怕有华纳分摊,只投资七千万美金,这也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太平洋集团去年一整年的利润也就八千万美金,现在一次性投资这么多。
全压在了这一部片子上,若失败,太平洋两年内将再不能制作三千万以上的大制作。”
“是啊!年轻人,目光太短浅了。”邹文怀轻笑道。
在嘉禾看来,陈启明这种一次性投资这么多钱在一部片子上的举动是疯狂的,也是不可取的。
不仅是嘉禾,目前港台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这么觉得的。
嘉禾投资不起上亿美金的片子吗?
那是不可能的。
嘉禾在香港耕耘这么多年,资产同样不俗,若再牵线找投资人,上亿美金的制作他们还是能搞出来的。
但为何嘉禾不这么做?
且嘉禾的电影投资最多也就一两亿港币,折合下来也就三四千万美金。
原因就是不值得。
首先是市场,嘉禾并未打通欧美市场,主要市场还是在亚洲。
而这么大的投资,哪怕电影再好,在亚洲也是收不回来成本的,甚至要赔很多。
所以,嘉禾从不搞这种特大投资。
毕竟,电影可不是比投资大。
它是以小博大。
能以最少的投资拿下更多的票房,那才是牛逼。
“不过,华纳也参与了进来,陈启明应该是想着眼全球市场。
如果电影质量很好,还真有可能让他成功。”
邹文怀敲击着桌子。
“的确,陈启明毕竟有先例。”
闻言,何冠昌也是点头。
顿了一下,他看向对面,“我们要不要给他下点绊子?”
“不用,都是华人公司,他如果成功,其实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
邹文怀摆手制止。
“好处?”何冠昌一脸疑惑。
邹文怀一脸笑意,“就在昨天,来人了,他们打算跟我们合作。”
“公司跟福克斯联系上了?”何冠昌一喜。
“还要托陈启明的福,太平洋屡次在好莱坞取得成功,让福克斯那边松口了,决定与我们合作制片,不是以前那种只参与投资,没有版权,也没有主导权的合作。
而是有主导权的合作。”
邹文怀笑着说道。
“抛开竞争对手的身份,其实我还是很佩服陈启明的,有才华,有能力。
他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撕开了一道好莱坞坚固的城墙,让我们都有机会一窥那片市场。”
何冠昌罕见的表达出对陈启明的钦佩。
“这就是巨星排面,他的唱片在全球的大卖,成功让这些对东方文化不感兴趣的老外,对我们感兴趣起来了。
北美发行方那边传来消息,自从陈启明在欧美大红以后,港台电影在那边的碟片发行提升了三倍有余。
再加上成龙的尖峰时刻大卖,让更多人对我们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产生了兴趣。
他们正在通过歌曲、电影,来了解我们的文化。”
顿了一下,邹文怀才说道:“所以,以后对待太平洋,咱们就正常竞争,不地道的动作就都放弃了吧。
他可是香港娱乐,乃至中国在世界的一个标签。”
听完邹文怀的话,何冠昌忍不住点头。
他其实也有这样的想法。
虽然这几年嘉禾被太平洋压制的生存空间好像变得很小了。
但其实那只是表面上。
其实真实情况却是太平洋崛起以后,虽然让嘉禾不再是霸主巨头。
但他们获得的利益却明显开始增多起来。
特别是这两年。
随着太平洋打开欧美市场,大量太平洋出品的作品出现在西方,大量的老外开始关注起中国电影。
包括嘉禾在内的所有公司,都因此获利。
这其实就是太平洋在前面吃肉,嘉禾等公司也得到机会,开始在后面喝汤。
而全球市场的汤水,哪怕不多,那也是一个大数目。
受此影响,原本因为经济危机导致萧条的香港电影,都好似稳定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