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和衙门对立的力量,那么,最好的办法也不是把她消灭,而是将她送走,让她去买地接受教育——如果黄景秀学通了,那么她回来对于万州的消化就有帮助,如果她始终冥顽不灵满怀仇恨,那么,限制她返回万州,也能压制住她造成的破坏。 这样的阳谋,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谁也没有阻止的立场,因为对于黄景秀本人来说,离开万州反而是更安全些的选择,否则,身处漩涡之中,有太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把她的安危当做筹码来算计。如果有人想要造反,那么,会不会把炮制一起‘黄景秀之死’的惨案,搅动民愤借机生食,叙州帮又会不会有人为了预防这一点,用谁也想不到的办法,隐秘地将她的死处理成意外,搬掉这块危石? 比起留在万州当地,去往千里之外的买地——而且是和考察团同船离去,相比之下,竟然成了黄景秀最佳的出路了,至少就连万州的本地父老都不得不承认,买活军一向是很有信誉的,他们大概不太会轻易取走黄景秀的性命,黄家的最后一点骨血,还是在买活军的手上,比较更让人放心一些。 在这样的环境下,叙州帮即便想要从中作梗,也因为王小芸让出的是自己的舱位而难以进行,黄景秀因此,半是不得已地,反而成为了第一批能够离开万州府的川蜀百姓,这个父兄都死于买活军为首的新式义军的小女娘,现在要去新式义军心中的圣地——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颇为讽刺的结局,黄景秀的神色因此而显得凝重,对于一手安排的王小芸有些抵触,再三地询问她真实的用意,似乎也在常理之中了。 人群中这些能听得到二人对话的听众们,大概都是如此理解她们的对话的,他们不再在意两个女娘的动向,而是簇拥着自己的头目继续往前走去,王小芸和黄景秀依旧站在原地,她们出神地看着小张的背影——从背影来看,她的身形依旧是苗条的,只是略有几分孱弱,但在正面看,这个曾经的风月女娘,已经完全是另一副狰狞模样了。 在万州码头的一场火并,让小张面上多添了几道皮翻肉卷的伤疤,但是,她失去了女子美貌的同时,却又因为自己的坚强,而获得了某种在新式审美中饱受赞誉的强势。似乎这伤疤也成为了她的一种资本,证明着她的勇敢,她的履历。 “她为什么不去买地呢?” 黄景秀喃喃地说,她的眸子里射出了迷蒙的光芒,“如果她追着我去买地,事情反倒简单了。” “她不会去的,她的根基在叙州。”王小芸轻轻地摇了摇头,“废了那么多的心机,牺牲了这么多的兄弟,才留下了她这一根独苗,她又怎么会离开巴蜀呢?” 是啊,这样一个女吏目,为了给叙州帮,给考察团中的女娘,不惜一马当先,甚至身受濒死重伤,在康复过来之后,她的地位远不是一些捕风捉影的猜疑可以动摇得了的。就算有人怀疑,她和被杨玉梁处死的张盐帮,实际上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但,这毕竟是陈年旧事了,没有真凭实据,难道杨将军能因此株连吗? 甚至于,对于黄举人之死,所余下的那些怀疑,又有多少能牵连到小张头上呢?黄举人的自尽,究竟是由于小张等人的围猎,还是惊讶于自己长子背地里的浮浪行径,现在只有黄景秀知道了,如果黄景秀再死于意外,便将永远死无对证,成为彻底的谜团。 从这个角度来说,黄景秀的确是非走不可,比起本土势力利用她再度起兵的远虑,小张要解决她的情绪无疑是更迫切的:黄举人之死,完全是因为受到长子刺激的缘故,黄家的家规一向极为严格,黄举人更是绝足风月,对于屋外的羞辱,他还能以自己文人的逻辑,将其完全摒弃。但黄大少爷的背刺,无疑让他的立身之基完全垮塌,从坚持己见的君子,变成了严以律人,宽以待己还洋洋得意、喋喋不休的伪君子。 在黄景秀的回忆中,黄举人正是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当即触柱自尽,而她的长兄,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成为了害死父亲的凶手,情绪激愤之下,持刀自刎,但黄景秀自己却知道,长兄并不是无行之人,他所梳拢的雏.妓,不是别人,正是从小和两人在一条街上长大的街坊小雀儿。 小雀和长兄,彼此两情相悦,但年前小雀家中出了变故,她流落青楼,长兄这才在背地里筹措银子,把小雀儿梳拢做了长包——这钱不够赎身的,可要长包了雀儿却还足够一年半载,可以从容再图日后。但没有想到,做得如此隐秘的这件事,却成为了黄家父子的索命钟! 这件事,从里到外都透着蹊跷,王小芸事后再去寻访小雀儿时,伊人早已鸿飞冥冥,包括她一家人,也早已被卖出万州,不知去向了。王小芸不得不把这件事,和小张、张盐帮一行人联系在一起,而黄景秀也并不是一味血勇的无知女儿,当王小芸把其中关窍对她略加分析,两个女孩儿也就不难得出这样的共识: 在叙州帮内部,有一条暗线,隐隐约约地编织着一张属于自己的权力网络,他们当然不能代表买活军,事实上,他们的愿景,或许还和买活军背道而驰,买活军也好,黄家也好,都是他们的棋子,他们正在推波助澜,暗地里把川蜀的形势,向着他们想要的方向推去…… 为了报仇,黄景秀虽然心中还怀着对买地的怒火,却也立刻依从了王小芸的安排,决定离开万州,她要保住她的性命,在将来指证这股力量,向真正的仇人报复。虽然她依旧对买地,对王小芸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