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来到了仙界, 可只要人还是活人,那就总有些事情是换汤不换药的。眼下在买活军地界里,取代了同乡会馆、同业团行的, 正是种类繁多的促进会,这种组织对百姓们来说是一种刚需,尤其越是身在外地, 就越是要找到一个组织。 流民们到了某一地,第一件事就是按籍贯去找促进会,哪怕促进会什么忙也帮不上, 能有个地方说说家乡话也是好的, 更何况, 促进会大多数时候还是很有用处的, 至少能给予这些流民们他们最需要的东西——对于前程的毫无保留的指点,人在异乡, 最怕的就是因为不懂得规矩, 被人坑了, 而促进会起到便有这种避坑的作用, 还有介绍工作、介绍住处等等帮助,都能让一个忐忑的流民在买活军这里,迅速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 同乡促进会是如此, 同业团行, 在买活军这里的发展也比较兴旺,而且团行的内容和原本敏朝行会并不相同——敏朝的同业行会, 主要是互通有无,讲讲这一行的大势, 调停冲突、协调价格, 让本乡的行业不要受到外来同行的冲击, 可以长久地发展下去。 而在买活军这里,同业团行,很多时候都是由外地的商户组成的,他们受到买活军这里‘钱淹脚面’的吸引,想要来此经商,不过,很多行当的技术已经受到了买活军的冲击,这些商人第一件事就是要设法跟上买活军这里的技术,尤其是延揽到一些从买活军的专门学校中毕业的技术人才。 所以,同业团行的聚会,是买活军这里学习氛围最浓的聚会之一,若是外人前往,说不得还要以为是夫子、山长和家长之间的会议呢,大家在谈的,无非便是几个内容,第一,如何去招聘专门学校毕业的优秀生员,第二,如何把自己的心腹和子侄送进学校中读书,第三,如何鞭策这些小畜生们好好上进学习——有时候,由于第三点推进得不算顺利,那就还有第四——自己如何读书,如何学习,如何去弄明白买活军的新技术中蕴含着的道理。 除了这种以劝学为主题的同业团行之外,还有一些因为身份云集的人们所开的促进会,放足促进会开设得最早,而且有郝嬢嬢这个金主,她们的活动是相当广泛的,此外,在女娘中还有离婚妇女权益促进会,主旨是帮助一些主动离婚,或者被迫失婚的妇女,如何重新适应社会,并且走进社会。这个促进会在外地流民中也有一定的市场,至于本地的妇女,她们很少有需要促进会帮助的地方,便是离婚了,也可以很快再嫁,所以参加这个促进会的热情不算太高。 阉人们所属的清净长寿促进会,创办者是王知礼王大珰,这位大貂珰因此在阉人中颇有些万家生佛的味道,私下已有阉人给他立了生祠——王大珰不仅仅是在买活军这里创立了一个促进会,而且,他还做了很多实事,譬如招揽京畿一带不得入宫的自阉,还有宫中犯事被撵出来,流落街头的宦者(如常平康),陆陆续续运送了近万人来买活军这里。 对于这些阉人来说,这就等于是救了他们的命,因为阉人在找工作上有很大的劣势——使唤阉人,是皇室的特权,权贵、富商私下收用阉人,不管是不是他们组织阉割,若是被查出来,那都是近乎谋逆的罪名,因此,阉人若是去做别人的奴仆,一旦被发现了,有被灭口的危险。若是要为奴,最多都是在乡旮瘩里,被土财主收进内院做活,一辈子都没有多少外出到城镇的机会。 做不得奴仆,身上又老带着异味,跑腿也不太有人愿意差使,商铺也不会收用,做力工,行会也看不起你,不收你,都是家里穷得无田种,才被迫去做阉人的,可以这么说,一个人,一个家庭,若不是被逼到走投无路,是不会自阉的,而倘若这最后一条路也没有走通,自阉后也没有能够投靠到门路,进宫去的话,那么这个阉人除了慢慢的饿死,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出路了。 这些年来,北方连年天候不好,京畿一带到底有多少这样只等着慢慢饿死的自阉户,这数量是说不清的,一说是有几十万人,这个说法让人很不愿相信——虽说北方气候不好,但看城市里,人们的日子也还过得不错么,乡下哪里就到这个地步了?这要真有几十万人都只能自阉,北面的世道该坏到什么程度呀?这样的朝廷,岂不是覆灭也只在转眼之间了? 生活在敏朝的人们,当然不爱听到这样的消息,这会让他们对前程更加的忐忑不安,而敏朝之外的活死人们,对远方的事情就更加漠不关心了,阉人来买活军这里做活,他们倒是丝毫都不反感,甚至是比较欢迎的,因为早已有一些有见识的人在报纸上撰文,指出男子婚配的严峻形势,那么,能做活又不太会结婚的阉人,能够加入买活军成为劳力,对买活军原有的男人来说,应该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只有这些陆陆续续,通过各种途径来到南方,来到买活军这里的阉人们,他们心里知道北方的世道究竟如何,这个数目到底是真是假。这些阉人们,他们都曾在稻草床褥上,咬着臭烘烘的软布,压抑着痛苦到了极点的呻.吟,无声地望着破洞的顶棚,透过破洞看见的一抹夜色,好奇着自己能不能活着看到下一个夜晚的来临—— 又一个白天过去了,又一些同伴死了,这种私阉完全是听天由命,死亡率很高,只有完全不把自己孩子的命当回事的家庭,才会把孩子舍给他们,让孩子们在猪圈一样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