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粥做早饭,佐餐的榨菜也是上好的——特别咸,虽然不是酸菜,但大家也赞不绝口,至此都觉得自己离开家乡半点错都没有。紧接着,便有先他们一步下山的夷人进来,教他们规矩了:首先是卫生上的规矩,其中便溺要去厕所这点被一再强调,老师们早有准备,立刻就组织大家来了一次宿舍的大扫除,重点冲刷墙边——就这么一晚上,已经有很多人懒得出屋,直接在墙边小解了,屋内四角和门口是重灾区。从老师们的反应来看,这是普遍现象。
其次,则是排队上的规矩,严格的纪律性和服从性是被一再强调的,看得出来,山民们对此不是很适应,山寨的生活虽然阶级分明,但平时的管束却是松散,他们很难想象,任何事情都不能想干就干,而要打报告、获得许可,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这种约束感,理所当然地让很多人感到了本能的抵触。
然而,这种抵触却又轻易地被叙州帮提供的吃食给化解了,说实话,在山子看来,叙州帮发的免费伙食实在不算是太高明——但这也要看是和什么比了,对于常年半饥半饱的土番来说,能够大量供给的白米饭,这就是无解的存在——他们在山里最发愁的就是没有主食吃,昆虫、小动物乃至采集来的菌菇果实,作为调味料可以,想要填饱肚子那还是非主食不可。在叙州帮把土豆介绍进山之前,靠苦荞来做主食的夷人,基本上常态是没法吃饱肚子的。而土豆作为主食的滋味,理所当然是无法和米饭相比的,即便这米饭是从南洋贩来,因为一年多熟而被嫌弃没有风味的长粒米也是一样。
想要吃饱饭,那就得听话学规矩,想要闹事的,一律赏鞭子,屡教不改的那就直接带走,去向不用问,打听太多,你也想跟着一起走吗?叙州这里的行事就是这么简单,学规矩,练排队,也学一些简单的汉话,教导拼音和数学——不过,这种扫盲班的重视程度要排在规矩班之后,规矩不会,不能出营地,而且滞留得越久,饮食就越简单,要做的事情就越多,老师的脸色也越不好看,实在太久无法毕业的,也会‘消失’。但扫盲班的知识学不会,这个倒是无妨,不影响他们毕业。反正,这些夷人之后是会去种田的,教导他们种田的人也都会说夷话,是之前下山的夷人中脱颖而出的‘田师傅’,不会说汉话,对他们的生产倒没有太多的妨碍。
“能做田师傅和规矩班的老师,日子就很安稳了。”
作为会说汉话,在大江中下游生活过,也去过云县呆了一段很短时间的夷人,山子很快就在规矩营里出头了,他的规矩表现当然是非常优异的,而且也能组织同期一起学习,起到带头作用,很快就成了学生中的佼佼者,和老师们也混熟了,结交成了朋友,大家认为,山子将来很可以也来当规矩班的老师。
对夷人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之一,本地的夷人如果不是从事这两种职业,基本就是去做农民,能够当官的当然非常少,做别的行业的目前也不多。十几天下来,对叙州这里的夷人家支发展,山子已经非常了解了:叙州这里,如今有很多土番都搬迁过来了,采用的政策都和夷人营一样,先学规矩,然后去种田,来做叙州帮的佃农。
叙州这里的规矩,和买地最初一样,亩产百斤以上的谷子都收走,倘若亩产在百斤以下,他们就抽成——不过,这几年叙州这里天气不错,水稻一般亩产都能达到四百斤,还有见缝插针种的土豆和玉米、红薯,因此只要是给叙州帮种地,温饱肯定不成问题,还能在田师傅的教导之下,学习一些别的技艺来换取钱财,生活肯定是要比原来在山寨里要强得多的。
这个政策,让山子心里不太是滋味,但也说不出什么,因为这是卡着买活军从前的标准来的,实际上买地现在的农税早就改了,不再是如此机械将百斤以上的粮食都征走。而是结合每个村的情况,厘定种植政策之后,根据种植作物的比例来征收粮食,现在对江南农户来说,最合算的方式其实是搞桑基鱼塘,同时分年份,轮种土豆、大豆,用养分归还和科学施肥来保证土壤的肥力。然后每年卖了粮食和蚕茧之后,来缴纳货币税,由于买地用的是纸钞,没有火耗银子一说,也有比较精密的称重系统,不是按‘石’来计算实物税份量的,粮食的买卖和征税又是两个机构,不论是缴纳货币税还是实物税,对百姓来说都不算太吃亏。
叙州这里,能买到‘大亮仙灯’,却不学买地搞常平仓买卖……这就叫人很难评了,但因为买活军以前也搞过这种税收标准,想要挑理也很难。叙州这里很多地方都给山子这样的感觉,他认为张主任背后一定有一个积年老吏组成的团体,否则很多事情不会做得毫无破绽却又惹人恶心,让人打从心底的腻味——
真要说的话,还得夸呢,毕竟,乍一看,效果是极好的,就是买地治下,土番的融入都不会有叙州这里效果这么好了,他们甚至还能做到山子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就是把夷人的家支完全拆散了,按小户为单位,融合起来塑造全新的夷人村落,要知道,在买地,都是闹出了刺杀时间后,搞了个沸沸扬扬的客户迁徙,花费的钱财比叙州这里要大得多了,才算是姑且达到了类似的效果……
“这么多不同家支的夷人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