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商业观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灌输到淮阳百姓的大脑里,使之成为这些人的价值生活观。 比如行房前要吃上几块豆腐助兴,亦或者中秋节要吃他卖的月饼,讨一个团团圆圆的好彩头。 当他的商业观成为天下百姓生活的一部分,那就会有人排着队给他送钱。 陆阳还是很重视文化宣传这一块。 他叫来张有才,让对方去找一个好点的说书先生。 不等张有才回来,许瑶就是踏入豆腐作坊,说出太公的决定。 陆阳很是吃惊。 那老头子不仅将聚鲜阁交到他的手上,还愿意拿出三万两协助他处理难民的事情,这真是出人意料。 “你去求了太公?” 陆阳揣测道。 许瑶没有正面回答,紧抿着嘴角,似在分忧道: “相公,你每隔三日才去聚鲜阁一趟,客人们都是冲着你的厨艺来的,他们没尝到你做的菜多有怨言,生意都没以前好了。 酒楼的生意好,也可以多雇佣一些工人,你说是不?” “娘子说的是。” 陆阳说出要在聚鲜阁摆下讲书高台的事情。 许瑶经营酒楼,多少知道一点讲书的事情,大部分百姓爱听的无非就是前朝旧事、才子佳人以及各类神话志异。 在大部分百姓都识字的朝代,说书先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的传播者。 “那要找一个不错的先生。”许瑶说道。 “我已经让人去找了。” 陆阳打算将《西游记》等小说写出来,让说书先生在高台上讲一下,必定能吸引不少客人。 他们二人说话间,张有才带着一位老先生返回豆腐作坊,“公子,他是城里有名的说书先生。” 陆阳看向说书的老先生。 这人满面疤槃,长得一副土木形骸之样,要比张有才更丑上一分。 陆阳撇嘴。 “公子,这位先生说书的本事可是一绝呀。” 张有才赶紧提醒,担心陆阳以貌取人。 “那你就露一手吧。” 陆阳对那位神情淡漠的说书先生说道。 说书先生颇为傲气,仿佛没有听到陆阳的话,伸出一根手指头,“”我一日说书一回,要定价一两。” 陆阳蹙眉。 这要价未免过高! 他倒要看对方有什么本事,口气那么大。 .....